筠州学记
〔宋〕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余,士学于百家之后。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义。
周王朝日渐衰微,先王们的遗存也就消亡了。到了汉代,六艺经传从秦朝焚书的余烬中复出,读书人于是可以跟着百家继续学习。谈道论德的人,自恃德行崇高远大隐逸山林不被任用;议论为政之道的人,总是浅近低贱又不效法古代。在那个时候,能够通晓先王之道的人,只有杨雄而已。但是杨雄的文章,世人不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但是出现在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他们都在保持自我操守上很着力。他们没有草率简略的思想,对于物质上的索取与给予,官位上的提拔或废退,道义上的取舍,一定会从礼义方面来考虑。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特有起于千载之外,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而知应务之非近;议从政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此汉之士所不能及。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敦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
从那时候到魏晋以来,社会风气低劣人才匮乏已经很久了。到了当世,才有读书人从千年之外的典籍开始专研,阐明先王之道,来让后学之子觉悟。世人虽然不能全部了解他们的思想,但是却常常喜欢它。所以学习他们的精髓的人,论及道德的主旨,知道应该不在近代追求它:议论参与政事的规矩,知道效法古人不是绕远的。他们不被百家之言所扰乱,不被经传上的解释所蒙蔽。他们像这样的博学,这是汉代的读书人所不能比的。但是现在能够遵从和恪守的人,就不是很多了。所以像《乐》、《易》那样淳朴的风气已经衰微了,那种诡异欺骗浅薄丑陋的风习占了优势。汉代风习太美,这是我们这代人比不上的原因啊。
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与所知有余,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闾,故不能不笃于自修。今之士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学行,岂有彼此之偏乎?
见闻有时很浅薄,但是他的道义很高,和(那种)见闻很渊博,却他的操守不够(一样),这是什么缘故呢?自汉代的读书人是从乡里被推举,所以不能不笃志于自我修养。现今是用文章来选用的,所以不能不专注于学习。至于那些学习深入的,理解到了内心深处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到了哪种境界。从这个现象看,那么朝廷喜欢的东西,朝野的人一定比之更厉害啊。难道不是真的吗?让汉代和当今都有学校样的教化开导的方法,那么读书人对于做学问和做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偏颇呢?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筠独不能应诏,州之士以为病。至治平三年,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筠州也算是个州,可是在大江之西,地理偏僻与世隔绝。在庆历初年,天子下诏设立学校,但是只有筠州不能呼应诏令,筠州的读书人认为是个弊端。到治平三年,才有开明之士上报董。董就和郑察看州东南,发现一块地势高旷之地,在上面建造了学舍。两位贤君就带着报呈的文书去了京城,并嘱咐我写篇记。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我认为两位贤君对筠州的为政,真的是有所追求的。所以替他们写上我的见闻而成了这篇记,等他们回来之后刻石记录这件盛事吧。
小提示:曾巩《筠州学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相关诗词
-
南乡子·送筠州赵司户
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膝上放教文度去,须知:要使人看玉树枝。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
庚寅正月送罗季周游学禾川
眼边相识蚕样密,如子岁寒万才一。我往西山子义山,老里一别堪三年。外舅阴功不知数,诸孙太半廊庙具。学文先要学忍饥,明年看子刺天飞。
-
初入筠州界高冈铺
千尺霜松夹道周,国初凉伞至今留。筠州旧是朝天路,六十年来行信州。
-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其一
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江左幕中荒政,江西县里仁风。
-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春已深犹未开水西谓歙溪而黄君谟州学记云濒江地卑盖此水为浙之源正可谓之江也
孤山山下小斜桥,客魂曾共暗香飘。五年不踏西湖路,想见黄昏清浅处。如今憔悴古江干,岂有幽芳伴倚栏。腊尽雪残春不至,坐令愁里眼长寒。霜棱未贷千林槁,门外风饕人欲倒。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
筠州圣祖殿诗·其三
如日在天,靡国不临。筠虽小邦,其有不歆。东庑西向,谁昔营之。民昏不知,神以不怀。
-
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
黄钟巨挺两舂容,何幸幽居近学宫。坐对江山增浩气,力追齐鲁欲同风。颂诗闻道求何武,家法行看试左雄。欲伴少年游矍相,奔军惭愧恐词穷。
-
送宋仲安往虔州
...如此菊不我厌,处处相逢同酒杯。三年丧乱那可说,君头已白我齿缺。高才抑塞久未用,坐守松桧凌霜雪。君今又作章贡游,我犹少忍住筠州。破屋不忧遭鬼瞰,端坐或恐贻神羞。求田问舍古所叹,敢有远去惟身谋。为约岭南三数子,明年乘兴欲东流。
-
离筠州
旧日闲居日,无悰已倦游。如今避地走,不复为山留。淮甸初经夏,江西复度秋。今朝小亭望,东北是筠州。
-
李卿惠太平州学诗
...废,士林泣血悲孤秦。今人思虑到本原,愿见风俗终还醇。尝闻君子天下志,一视万物无疏亲。侯来我邦嗣其兄,爱惜不后当涂人。即视学宫动风采,复尊师席尸陶钧。道路尚思前召父,闾阎敢忘小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