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唐〕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1)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4),惟吾德馨(5)。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谈笑有鸿儒(2),往来无白丁(3)。可以调素琴(4),阅金经(5)。无丝竹之乱耳(6),无案牍(7)之劳形(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9)。孔子云(10):何陋之有?
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珍贵的经文。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小提示:刘禹锡《陋室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此文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馀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作品出处刘禹锡集
- 文学体裁骈体铭文
- 创作年代824—826年
创作背景
《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相关诗词
-
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休奉和
师去东华却鍊形,门人求我志金庭。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沈。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鸟声流向薄,蝶影乱...
-
重九寄史中丞
陋室维摩病绕身,诗书堆案乐清贫。
-
自为墓志铭
...圹曰:“呜呼,有明著述鸿儒陶庵张长公之圹。”伯鸾高士,冢近要离,余故有取于项里也,年跻七十,死与葬,其日月尚不知也,故不书。铭曰: 穷石崇,斗金谷。盲卞和,献荆玉。老廉颇,战涿鹿。赝龙门,开史局。馋东坡,饿孤竹。五羖大夫,焉能自鬻。空学陶潜,枉希...
-
奉安道经一藏于阁西室敬述
...星。澄乳出醍醐,和美故无争。分流虽殊派,不悖当并行。小兆匪南董,慨焉慕赤明。上论九玄度,下纪万椿生。窃从玄卿后,良常勒新铭。
-
乌氏庙碑铭
...。积粟厉兵,出入耕战。以疾去职。贞元十一年二月丁巳薨于华阴告平里,年若干,即葬于其地。二子:大夫为长,季曰重元,为某官。铭曰:乌氏在唐,有家于初;左武左领,二祖绍居。中郎少卑,属于尚书;不偿其劳,乃相大夫。授我戎节,制有??墟;数备礼登,以有...
-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王氏。生三子,一男二女,男三岁夭死,长女嫁亳州永城尉姚挺,其委始十岁。铭曰:鼎也不可以柱车,马也不可使守闾。佩玉长裾,不利走趋。抵系其逢,不系巧愚。不谐其须,有衔不祛。钻石理辞,以列幽墟。
-
柳子厚墓志铭
...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
长安交游者,贫富各有徒。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陋室有文史,高门有笙竽。何能辨荣悴,且欲分贤愚。
-
大燕故程府君墓志铭
君讳思泰,其先广平郡人也。昔远祖官于魏朝,遂为邺人也。祖、父基并晦迹韬光之士也。君禀坤和之气,挺岐嶷之姿。少小而儒,行薬;身成而沐道浴义,而能高尚不仕。琴觞通时,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春秋六十有七,以圣武二年四月廿□日终于私第。夫人胡氏,六行夙彰,三从早着。事舅姑而婉顺,处夫子而坚明。为母则贤,为妇则孝,虽鸿妻班女未可同年而语焉。岂其风树难停,尺波易往。千寻玉树,俄閟于九泉;邕邕令仪,具沈于逝水。春秋六十有二,以圣武二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寝室。即以天成元年嵗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迁葬于邺县西南八里平原,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