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一)
〔明〕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
用以前圣贤们的言论,来谆谆教诲你。
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广泛搜集押韵的文字汇编成“增广”,使你见多识广。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应该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来指导今天的行为,因为今天是古代的延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所以要用自己的心,体谅别人的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酒要和了解自己的人一起喝,诗要与懂得它的人一起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认识的人可以很多,但真正了解,并达到知心的却没有几个。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人和人之间的相逢应该总是如同初次见面似的,这样即使到老也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住在水边能掌握不同鱼儿的习性,住在山旁则能识别各种鸟儿的声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容易涨也容易退的是山间的溪水,反复无常的是小人的心态。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运气差时金子可以变成铁,时来运转的时候铁也会变成金子。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工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与人说话只能说三分,不能把内心的想法全部吐露给别人。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有意栽花花不一定开放,无意去插柳柳树却可能长得茂盛。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龙和虎的形态好画,却难以画出它们的骨骼。了解人的表面很容易,但了解人的内心却十分困难。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要把钱财看做粪土一般低贱和微不足道,而仁义道德才价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流水从滩头泻下来并非有意而为,白云从山峰间飘出来也是出于自然罢了。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事情经历多了才会明了一个人心地的好坏。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马行走无力是由于它身体瘦弱,人不风流潇洒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所致。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能宽恕他人的不是傻瓜,傻瓜则从来不会宽恕他人。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有些人名义上是亲戚却不像亲戚,有些人虽然不是亲戚却比亲戚还亲近。
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不论甜美与否,家乡的水都好喝;不论是不是亲戚,故乡的人都最亲近。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朋友相聚不饮酒,连洞口的桃花也会嘲笑你不懂得人情。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做人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半夜有人敲门心里也不会惊慌。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知东流海样深。
若不登高望远,如何能够知道东流的河水最终汇聚成为深邃的大海。
两心一般心,有钱堪买金。
两个人一条心,能够得到购买黄金的钱。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每个人都留着一个心眼,连买根针的钱也赚不到。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连莺儿和鲜花都害怕春天逝去,怎么可以让人虚度年华呢?红粉佳人们千万不能过于放纵,风流潇洒的才子千万不能变得贫穷。
红粉佳人休使老,风流浪子莫教贫。
女人要做红粉佳人就趁年轻,否则人老珠黄了便吃不来这碗饭了。那是靠青春做本钱的;男人想要风流浪荡,穷人家的孩子就别去学了,那是要靠钱财来支撑的。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黄金贵重很难造假,阿魏这种药材却几乎没有真货。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客人来了,主人不去招待,他可能是个不知事理的大傻瓜。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穷人住在闹市也无人理睬,富人住在深山也会招来远房亲戚。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哪个人背后不被别人议论,哪个人在人前不议论他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
给钱就说真话,不给钱就不说真话。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不信你到筵席上看看,哪杯酒不先敬有钱的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热闹繁华的地方有钱可赚,偏僻幽静的地方宜于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来势像暴风骤雨一样猛烈,退去像微尘飘落一样静悄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长江的后浪推涌着前浪,世上的新人赶超着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近水的楼台最先看到水中的月亮,向阳的花木光照好,发芽就早。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代的人看不见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代的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抢先一步就能当上君王,后到一步只能称作臣子。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特别正直的人,也要防备那些标榜仁义却不仁义的人。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山里有长得笔直的树,世上却无正直的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树应该遗憾自己的枝上长不出叶子,不要抱怨太阳偏心眼。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人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星半点也由不得自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年的计划应在春天里做好,一天的计划应在黎明时分做好。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个家庭最宝贵的是和睦,一个人一生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劳。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应当拿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拿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要像瓶口那样不轻易开口,要像城防那样时时戒备。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宁愿让别人辜负我,决不让自己辜负别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做事要三思而后行,首先不要违背自己的良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活着的老虎尚可以靠近,心地恶毒的人千万不能亲近。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在你跟前说别人坏话的人,就是制造是非的小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即使再好的远亲也不如近邻能够随时帮忙。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平时喝酒吃茶的朋友很多,但是在危难之时却没有一个朋友出来帮助。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人情就好像纸张一样薄,世事则像下棋一样,每一局都充满变化。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山林中有生长千年的树,世上却难遇到活上百岁的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力气单薄就不要去背负重物,说话没分量就不要规劝别人。
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没有钱就不要到人群中去,遇到危难千万别去求亲戚。
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一辈子不做不应该做的事,世界上就不会有痛恨自己的人了。
小提示:《增广贤文(一)》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增广贤文》是一部中国古代极具影响的经典儿童启蒙书目。又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成书于明代,一经问世,就风靡全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
《增广贤文》以通畅易懂的韵文形式,将历代典籍中的古训谚语选编在一起。其内容十分广泛:以人生哲学、处世之道为中心,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等方面,几乎无所不含。
虽然看似浅显通俗,不需要讲解就能读懂,但文字中所渗透出的独到精深的人生智慧和思想光辉,却寓意深刻,值得我们用心去细细的品读!
- 作品别称《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 作品出处牡丹亭
- 创作年代明代
相关诗词
-
庄子·外篇·(6)天道
...而言,迕道而说者,人之所治也,安能治人!骤而语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
-
庄子·外篇·(7)天运
...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汝故惧也。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
-
庄子·外篇·(8)刻意
...,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
庄子·外篇·(9)缮性
...。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时命大谬也。当时命而大行乎天下,则反一无迹;不当时命而大穷乎天下,则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古之存身者,不以辩饰知,不以知穷天下,不以知穷德,危然处其所而...
-
庄子·外篇·(10)秋水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不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
-
庄子·外篇·(11)至乐
...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唯予与汝知而未尝死、未...
-
庄子·外篇·(12)达生
...矣,然后成鐻,然后加手焉,不然则已。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
-
庄子·外篇·(13)山木
...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且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
-
庄子·外篇·(14)田子方
...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
-
庄子·外篇·(15)知北游
...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狶韦氏之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