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朱元晦
〔宋〕
幽人(2)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
隐居之人偏爱青山,钟情于青山,为的是青山常在,青春不老。
山中出云雨太虚(1),一洗尘埃山更好。
山中飘出云朵,天空落下雨点;洗去了尘埃之后,青山的景致更加美好。
小提示:胡宏《答朱元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答朱元晦》是宋代诗人胡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作者钟情青山的青春不老;后两句写青山不老的原因,因经常有雨水洗去尘埃,其景致更加美好。全诗借景写意,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诗句灵动、流畅,有回环往复的旋律美。
- 作品别称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其二
- 作品出处胡宏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朱熹年青时,曾写一首诗送他的老师胡宪赴京就职。诗云:“先生上去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胡宏看了诗以后,认为其人“庶几能有进”,但“其言有体而无用”。于是自己作了此诗。
此诗原录入《宋诗纪事》卷四五宋代胡宪名下,厉鹗未作详查,以致讹误。今人刘扬忠、王兆鹏等考察此诗实出自胡宏之手,胡宏《五峰集》卷一有《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其二即为此诗。此外,朱子《晦庵集》卷八一有《跋胡五峰诗》曰:“右衡山胡子诗也。”朱熹详述了自己于绍兴庚辰卧病山间,以诗抒怀,胡宏观其诗,赞其人,特为是诗以箴警之。此诗完成五年后,方由学者张钦夫转交朱熹。朱熹因以“叙其本末”,以示其“无忘胡子之意”。
相关诗词
-
谢朱元晦寄纸被二首·其二
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放翁用处君知否,绝胜蒲团夜坐禅。
-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其五
山如嵩少三十六,水似邛郲九折途。我老正须闲处著,白云一半肯分无。
-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其三
身闲剩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其四
齐民本自乐衡门,水旱那知不自存。圣主忧勤常旰食,烦公一一报曾孙。
-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其一
先生结屋绿岩边,读易悬知屡绝编。不用采芝惊世俗,恐人谤道是神仙。
-
寄朱元晦提举
市聚萧条极,村墟冻馁稠。劝分无积粟,告籴未通流。民望甚饥渴,公行胡滞留。徵科得宽否,尚及麦禾秋。
-
荷柳松竹赠答·其五·松答仆
松答仆,奉主愿尽心。护以虬龙威,娱以金玉音。作炎夏,作凛秋,愿主爱玉体,五夜增轻裘。
-
寄朱元晦长句以牛尾狸黄雀冬猫笋伴书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
-
戏跋朱元晦楚辞解二首·其二
霜后藜枯无可羹,饥吟长作候虫声。藏神上诉天应泣,支赐江蓠与杜蘅。
-
戏跋朱元晦楚辞解二首·其一
注易笺诗解鲁论,一帆径度浴沂天。无端又被湘累唤,去看西川竞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