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笑令·边草
〔唐〕
边草(1),边草(1),边草(1)尽(2)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3)。千里万里月明(4)。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5)。
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野草枯尽时。戍边的兵士已老。山南山北雪后放晴,千里万里处处月明。明月啊,明月!远处传来胡笳一声,令人肠断欲绝。
小提示:戴叔伦《调笑令·边草》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调笑令·边草》是唐代文学家戴叔伦的词作。词的前三句以咏草起兴,点明边地环境,又以“草尽”喻“兵老”,设喻新颖。以下两对句依旧写景,以“雪晴”、“月明”衬托戍卒的乡思。末句摹声,写胡笳声传人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应。“愁绝”二字为词眼,将戍卒戍边的愁苦之情和盘托出。这首词以比兴手法和明白如话的语言,将荒凉苦寒的边疆、戍边士兵无穷的愁怨寄于广漠夜空的凄凉胡笳声中,揭示了中唐边防吃紧的现实和民间以戍边为苦的社会心理。《调笑令》原来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来写边事,开了边塞词的先声。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调笑令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调笑令·边草》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唐朝时期,政府在边地设立都护府,管理边地事务。很多士兵驻扎在边地,边地战事不断,士兵生活悲苦。这首词是作者为了表达边塞士兵渴望回归故乡的愿望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