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唐〕
昔别黄鹤楼(2),蹉跎(3)淮海(4)秋。
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1)。
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中年不相见,蹭蹬(1)游吴越。
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何处我思君?天台(1)绿萝(2)月。
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会稽(1)风月好,却绕剡溪(2)回。
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1)。
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荆门(1)倒(2)屈宋(3),梁苑(4)倾(5)邹枚(6)。
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苦笑我夸诞(1),知音安在哉?
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大盗(1)割鸿沟(2),如风扫秋叶(3)。
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吾非济代(1)人,且隐屏风叠。
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中夜(1)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1)。
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小提示: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酬赠诗,诗中抒写了朋友间浓厚的情谊,也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感慨,结尾两句尤为明显。此诗令人体会到诗人的一颗执著而痛苦的心。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6年秋
创作背景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此诗作于公元756(天宝十五载),当时洛阳以北的广大地区,已尽为安史叛军所占。当时李白为了躲避“安史之乱”,带着宗氏夫人到庐山躲避。这是李白第三次到江州,这次他隐居在庐山屏风叠达半年之久,并修建了读书草堂,期间写下此诗。李白此诗,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一个总结,并表达了当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自己却无从用力的悲愤失望情绪。题中的“屏风叠”,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因形状像九叠屏风而得名。
相关诗词
-
盐官王长官新创瑞隐亭
指画便分元化力,周回秀绝自清机。孤云恋石寻常住,落絮萦风特地飞。雏鸟啼花催酿酒,惊鱼溅水误沾衣。明年秩满难将去,何似先教画取归。
-
山中言事寄赠苏判官
寸心似火频求荐,两鬓如霜始息机。隔岸鸡鸣春耨去,邻家犬吠夜渔归。倚松长啸成疏拙,拂石欹眠绝是非。执爨纵曾炊橡实,纫针曾解补荷衣。常凭早月来张烛,亦假清风为掩扉。多是元瑜怜野贱,时回车马发光辉。
-
赠汪判官
庾郎酝藉本仙材,适自王家池上回。杨柳风前红蜡炬,芙蓉香畔白髯腮。便摇健笔挥诗稿,仍替衰翁倒酒罍。说与泗州倪发句,梦随淮水向东来。
-
酬桐庐知县刁衎歌
...微穷理窟,赋咏升高能体物。一篇序送周子通,飘飘思若翻冥鸿。自有沧浪高尚志,因人命笔生词锋。尝闻水国清辉殿,曾事吴王侍文宴。田园未遂归去来,严子台边知一县。古人穷则善一身,达则惠泽如阳春。一邑生灵如受赐,何须兼济方为贵。金门吏隐能安身,何必弃官为...
-
酬许郡公借隐居蒜山
鹿苑渔矶昼不如,石林秋气共萧疏。任移竹榻云犹懒,可到松窗月自虚。蛱蝶人天身外梦,芙蓉星斗阁中书。酒泉钟鼓还江左,青壁丹崖借隐居。
-
送刘中允涣年五十馀以颖上县令致仕卜居庐山
五柳先生厌俗纷,拂衣归去卧江滨。松菊还同昔人好,山川复似向时新。瀑泉飞雪千岩晚,仙杏蒸霞万树春。亦欲扁舟乘兴往,沧浪借取濯埃尘。
-
戏赠丁判官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
送王判官
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
-
赠王推官允中
我生譬天星,睍睆但空誉。学经羞轮扁,常恐老窜句。南游上会稽,弱冠肆远步。便当期汗漫,如鸟铩修羽。入宫又独晚,谣诼遭众嫭。坐令平生交,室冷毡不具。君公墙东客,清鉴美无度。风期山水意,千载见此遇。定疑丹青仙,方我以痴顾。岂繄才自疏,阅世真异趣。伐柯理无远,要以一马喻。古人本不死,方寸有佳处。三年禹河曲,日见车马渡。何知谢剥啄,黄土衣易污。无人尚有子,独载城下路。功名喧口实,簪组托肺腑。请看瓶罂满,取踬病不去。脱黏窥本初,须子遗所寓。怵迫倦东西,林间尚宽裕。
-
赠石泉吴郡博归隐
一脉苏湖阐四科,俊髦从此诵菁莪。先生岂可栋梁负,山斗其如瞻恋何。柳折邮亭青蔟骑,桃临流水锦生波。春光念念长江远,无恨离情听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