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歌
〔明〕
桃花坞(2)里桃花庵(1),桃花庵(1)下桃花仙。
桃花坞里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桃花仙人种了桃树,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觉。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日复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复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1)车马前。
不愿意在华贵的车马前弯腰屈从,只希望在赏花饮酒中度日死去。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如果将富贵和贫贱相比,那是天壤之别。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车马奔波是富贵人的乐趣所在,而无财的人追寻的是酒盏和花枝。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如果将清贫的生活与车马劳顿的生活相比,他们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闲适之乐。
别人(1)笑我太疯癫(2),我笑他人(3)看不穿。
世间的人笑我太疯癫了,我笑他们都太肤浅。
不见(1)五陵(2)豪杰墓,无花无酒(3)锄作田。
还记得五陵豪杰的墓前没有花也没有酒,如今都被锄作了田地。
小提示:唐寅《桃花庵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桃花庵歌》是明代画家、文学家、诗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中诗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间”与“鞠躬车马前”分别代指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自己平凡真实中带有庸俗消极一面的真实内心,带有愤世嫉俗之意气。全诗明白如话,不用任何典故和华丽辞藻,语言音调务近俚俗,轻便自山,却蕴涵的无限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
- 作品出处唐伯虎先生外编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周道振《唐伯虎全集》于本诗题下注:“拓本有‘弘治乙丑三月’。”周道振、张月尊编撰《唐伯虎年表》云:“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桃花坞小圃桃花盛开,作《桃花庵歌》。”即此诗写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这一年,上距唐寅科场遭诬仅六年。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认为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换取的功名富贵不能长久,遂绝意仕进,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诗人作此诗即为表达其乐于归隐、淡泊功名的生活态度。
相关诗词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
樱桃花
樱桃花,一枝两枝千万朵。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
-
折枝花赠行
樱桃花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
减字木兰花·刘郎已老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
六州歌头·桃花
...著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燕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
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海风吹瘦骨,单衣冷、四月出榆关。看地尽塞垣,惊沙北走;山侵溟渤,叠障东还。人何在?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一树桃花,向人独笑;颓垣短短,曲水湾湾。东风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删。不为寻春较远,辜负春阑。念玉容寂寞,更无人处,经他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