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霹雳收威暮雨开(2),独凭栏槛(3)倚崔嵬(4)

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垂天雌霓(1)云端下,快意雄风(2)海上来。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野老(1)已歌丰岁(2)语,除书(3)欲放逐臣回。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残年饱饭(1)东坡老,一壑能专(2)万事灰。

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小提示:苏轼《儋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创作背景

《儋耳》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