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耳
〔宋〕
霹雳收威暮雨开(2),独凭栏槛(3)倚崔嵬(4)。
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
垂天雌霓(1)云端下,快意雄风(2)海上来。
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野老(1)已歌丰岁(2)语,除书(3)欲放逐臣回。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
残年饱饭(1)东坡老,一壑能专(2)万事灰。
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小提示:苏轼《儋耳》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前三联颇有清雄之气。
- 作品出处东坡七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100年
创作背景
《儋耳》此诗作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以讥刺先朝的罪名贬官惠州(州治在今广东惠阳),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儋耳。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去世,宋徽宗继位,宋神宗皇后向氏以皇太后身份处理军国大事,政局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有利于元祐党人的变化。原来被贬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都迁回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于五月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儋耳》诗即作于此时。
相关诗词
-
镫楼行壬寅元夕赋示施伟长
...面,不辨衣香与坐香。当时我亦铜龙客,朝回冲酒城东陌。银烛遥连北里红,金壶不许东方白。如今老大鬓婆娑,土室龛镫礼佛陀。上元儋耳欢娱少,镫火樊楼涕泪多。怜君旅食山城下,钟罢垆残守僧舍。胶牙生菜粥不糜,蜇鼻村酤酒未笮。与君相去一牛鸣,便似蓬池话浅清。...
-
题葛震甫画三首·其一
五字清新久绝伦,如何竹石又通神。湖州儋耳风流在,五百年中有后身。
-
郡中即事十二韵
儋耳九州外,邈然在南荒。周回数千里,大海以为疆。古来非人居,禽兽相伏藏。自从中世来,贡赋登明堂。其或失抚驭,山薮更陆梁。聚则...
-
题广居家藏东坡竹
古藤尺五霜烟交,不见长身见墨梢。千载高风犹一日,莫妨儋耳住无茅。
-
九日二首·其二
儋耳重阳菊满头,恰如佳月即中秋。归来唱著中原句,却道黄花蝶也愁。
-
东坡横策像赞
东坡未作儋耳行,此相已入龙眠笔。大海中央谁与邻,万事一条横榔栗。
-
送章玄渚之儋耳 其一
几年把酒共论文,芳草河梁此送君。人到五羊犹万里,春残二月已三分。马头行色临津树,蜃外孤城隔海云。闻道南中花更好,东风且莫怅离群。
-
送章玄渚之儋耳 其二
年来战伐满炎方,君到朱厓近瘴乡。不是家贫营禄仕,那堪世乱入蛮荒。鲛人市暗珠池雨,黎母山高铁栗香。海岛定多遗老在,还应载酒问桄榔。
-
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苏李听竹时各年四十九予今五十九矣遂次其韵
...仙人,偶来听风竹。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
寄题儋耳东坡故居尊贤堂太守谭景先所作二首·其二
先生初落海南垂,茅屋三间不到伊。更有高堂悬画像,幸无过客首新诗。古来贤圣皆如此,身后功名属阿谁。底事百年谭太守,却教宾主不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