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1)。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姑荷箪食(1),童稚携壶浆(2)。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随饷田(1)去,丁壮(2)在南冈(3)。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1)夏日长。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1)。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秉遗穗(1),左臂悬敝筐(2)。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其相顾言(1),闻者为悲伤(2)。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家田输税(1)尽,拾此充饥肠。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今我(1)何功德?曾不事农桑(2)。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吏禄三百石(1),岁晏(2)有余粮。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念此(1)私自愧,尽日(2)不能忘。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小提示:白居易《观刈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观刈麦》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约805年
创作背景
《观刈麦》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5年)至元和二年(806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相关诗词
-
东皋观刈稻同诸从兄
出刈东皋稻,来同南阮人。香吹三伏日,欢洽八家邻。野俎堆蔬甲,深杯注粟唇。清风万石在,蠲恤诏方新。
-
次韵刈麦
宦海风波已倦游,东山生计老春秋。杜鹃啼歇桑重绿,梅雨晴初麦乍收。饼饵香风新足慰,流移此日故还稠。巢由何与唐虞事,自是江湖魏阙忧。
-
翛园观刈稻咏怀·其一
刈稻家家出,腰镰处处同。烟芒千顷白,霜粒半庭红。毕岁知牛力,他时见蜡功。作劳怜竖子,真愧主人翁。
-
观刈稻
秋霁郊原净,平畴刈穫空。千林留夕照,隔坞听高舂。数口劳生计,三时念仆功。流移多未复,能得几家同。
-
刈麦行自灵岩归示赵丞
大儿牵衣镰在手,小儿携篝并畦走。陌翁语妪切莫迟,梅风温云晴不久。两手便熟镰无声,黄云捲地苍坡平。一声长歌出台笠,麦蛾飞起缘其缨。炊烟幕幕暗杨柳,大妇壶飧仍榼酒。酒沉飧冷未暇尝,腰骨酸辛一骧首。
-
南园刈麦
刈麦向南圃,城中不异村。晴风低乳燕,夏日满衡门。岂独糊家口,且思供酒樽。生涯谁谓薄,郭外有鸡豚。
-
德元盛暑中观刈稻憩于茂林间爱其繁密因加芟治名曰绿阴轩以诗相示戏为作此
...把茅盖头已多事。珏溪樵客意高远,几欲巢居如上古。茂林深处即幽居,树作檐楹根作础。经始全资木居士,竹夫人来共胥宇。删繁聊藉刈禾镰,补罅不须修月斧。山中熊馆作比邻,梦里蚁城真别墅。葱帐不容逋客归,药房闲咏骚人语。月钩斜挂褰云箔,霞绮高长当朱户。瑶...
-
刈麦行
来牟异地谷,种之在秋时。历冬复历春,刈当仲夏期。雨雪傥不足,荒芜致农悲。今年尚丰稔,始得疗岩饥。田家贵勤俭,天公不我欺。
-
出郊观稼
数月两出郊,劝农复观稼。始言麦垄春,今已稻畦夏。女红綵纴馀,丁黄耘耔暇。暄凉虽不齐,晴雨倏忽乍。百丰未为多,一歉诚所怕。蠲逋广上恩,平粜裁米价。毫发可...
-
刈麦行
黄云盖地看迷茫,村南村北人攘攘。我来无事立陇首,风吹习习饼饵香。麦秋天气晴正好,不祈风雨祈骄阳。男颜欣欣女颜喜,手足胼胝争奔忙。刈者未毕拾者至,穷民蚁聚如蜂狂。老农为我前致语,去春麦亦不寻常。未能上场伤淫潦,郊坰汪濊成凶荒。今年四月愁亢旱,桑木甘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