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丙子送春
〔宋〕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1),谁遣风沙暗南浦(2)。依依(3)甚意绪(4)?漫忆海门飞絮。乱鸦(5)过、斗转城荒(6),不见来时试灯(7)处。
欲送春天归去人间却没有归路,在曾荡过的秋千旁边,是谁扬起风沙巨浪使南浦昏暗。纵有依依离情此刻没有好情绪?徒自思念着像飞絮一样的人们。乱鸦过后斗转星移帝城变荒芜,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处的热闹。
春去谁最苦?但箭雁(1)沉边(2),梁燕(3)无主,杜鹃声里长门(4)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天已经归去属谁最痛怀感伤?只有被箭射伤的大雁落在北方,失去主人的梁间燕子忙着寻巢,杜鹃在日落的残殿里啼叫不止。那珍贵的玉树长埋在泥土之中,那承露盘中盛满了如泪的清露。离开咸阳时一次又一次回头看,那令人哀伤的黄昏怎么度过。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1)恨别,庾信(2)愁赋,苏堤(3)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4)。人生流落,顾孺子(5),共夜语。
春天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满怀离别的忧怨,像庾信一样写下了愁赋的语句,西湖苏堤日日笼罩着凄风苦雨。只能在梦境中去故国游历一番,让花朵把他以前的样子记清楚。如今流落他乡只能和小儿在一起,在夜色中相互倾诉着亡国之痛。
小提示: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兰陵王·丙子送春》是宋末文学家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三阕。上阕由“送春去”开头,“人间无路”极写辛酸悲咽。“斗转城荒”诉说临安陷落,“不见来时试灯处”尤有深意。中阕由“春去谁最苦”的设问,讲述宋亡而爱国军民最为痛苦的事实。“送客屡回顾”状写宋宫室被掳掠的凄惨境遇。下阕由“春去尚来否”的设问,暗示宋朝大势已去,恢复无望。此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写春天,实际上却象征着南宋王朝,“送春”就是哀悼南宋的灭亡。在词中作者描绘故国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反映南宋遗民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和作者的无限悲痛之情,凄绝哀怨,寄托遥深。
创作背景
这首词题为“丙子送春”。丙子指的是公元1276年(宋恭帝德祐二年)。元军在这年攻入临安,宋帝奉表请降。三月,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继续与抗元。
相关诗词
-
木兰花慢·西湖送春
问花花不语,为谁落,为谁开。算春色三分,半随流水,半入尘埃。人生能几欢笑,但相逢、尊酒莫相催。千古幕天席地,一春翠绕珠围。彩云回首暗高台。烟树渺吟怀。拚一醉留春,留春不住,醉里春归。西楼半帘斜日,怪衔春、燕子却飞来。一枕青楼好梦,又教风雨惊回。
-
次韵江陵王抚干送行
江西回首白云深,磊石山边问水程。少日经行嗟老大,壮心零落笑平生。官曹无计逃寒冷,书册惟堪记姓名。悔不早师王处士,药炉琴轸自关情。
-
丙戌送春有作
...不得。忆昨仕行都,亦屡逢春色。王事多鞅掌,常苦无暇隙。担上看桃李,负春长叹息。每欲早归田,恨不生羽翼。及至今得归,亦复少欢适。平生无室庐,方且事工役。老妻病累年,年来觉转剧。百事总关心,十日九不怿。把酒对东风,一春能几夕。因念梦幻躯,处世不满百。今日...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
庄子·外篇·(6)天道
...不足以用天下。此之谓辩士,一曲之人也。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此下之所以事上,非上之所以畜下也。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
-
庄子·外篇·(11)至乐
...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
-
庄子·杂篇·(2)徐无鬼
...而知之?若我而不卖之,彼恶得而鬻之?嗟乎!我悲人之自丧者;吾又悲夫悲人者;吾又悲夫悲人之悲者;其后而日远矣!“仲尼之楚,楚王觞之。孙叔敖执爵而立。市南宜僚受酒而祭,曰:“古之人乎!于此言已。”曰:“丘也闻不言之言矣,未之尝言,于此乎言之:市南宜僚弄丸...
-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
郁金香是兰陵酒,枉入诗人赋咏来。庭下北风吹急雪,坐间南客送寒醅。渊明未得归三径,叔夜犹同把一杯。吟罢想君醒醉处,钟山相向白崔嵬。
-
送沈康知常州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慇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