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嵩山

张耒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niánláiānkùnchénāilàiyǒuqīngshānhuō怀huái

běifēngchuīshùfēngqīngshòuchūyúnlái

小提示:张耒初见嵩山拼音版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作品简介

《初见嵩山》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没有具体地描写嵩山,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看山的过程表现作者览景的喜悦,从而烘托嵩山的迷人魅力。诗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山的独特景物,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全诗造语新奇,人景合一,在写景中反映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交,诗人张耒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作此诗。其《书曾子固集后》一文提到,此行先舟楫,后鞍马,又病六十日,辛苦劳顿,自不待言。然而劳顿并非始自今日,而是多年如此,所以说“年来”。诗人原任临淮主簿,据《临淮主簿厅题名记》记载,任职的三年中,文牍劳形,单调寂寞,唯有遇佳山秀水时,闷怀才豁然开朗。“年来”二句,写己为鞍马所劳,为尘埃所困,只有青山才可使自己惬意开怀。这是诗人宦游生活的真实写照。

张耒

张耒

北宋大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熙宁年间(1068—1077)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崇宁五年冬至大观元年(1106—1107)左右,归居淮阴。晚年留居陈州(今河南淮阳)。早年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兄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张耒擅长诗词,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政和四年(1114)卒,年六十一。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