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严士元
〔唐〕
春风倚棹(1)阖闾城(2),水国春寒阴复晴(3)。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
细雨湿衣看(1)不见,闲花(2)落地听无声。
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1)南万里情(2)。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
东道(1)若逢相识问,青袍(2)今日(3)误儒生(4)。
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小提示:刘长卿《别严士元》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别严士元》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送别友人严士元途中所见景物,感慨宦海沉浮,朋友伤别,感叹怀才不遇,前途渺茫。全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生动,辞藻美丽,诗意十分浓厚。
- 作品别称送严士元、送严员外、吴中赠别严士元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庚]韵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关于《别严士元》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背景和本事,已难以确切考证。从“春风倚棹阖闾城”句可知,此诗当作于今苏州城。从已考知的史料看,作者一生中曾有过两次离苏州,一次是被贬为南巴尉时,一次是赴淮西鄂岳转运史判官时。被贬南巴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初,诗中“春风”“春寒”句证明,作诗时是在冬末春初,时间与被贬南巴的时令相吻合。又诗末有“青袍今已误儒生”句,印证其作于遭贬之后,郁郁不得志之时。按唐朝的服饰制度,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每品又有正、从和上、中、下之别。南巴尉属从九品下,正好服青。由此推断,此诗大约作于至德三年(758)初,诗人第一次被贬,行将赴任之际。
相关诗词
-
送郎士元使君赴郢州
赐衣兼授节,行日郢中闻。花发登山庙,天晴阅水军。渔商三楚接,郡邑九江分。高兴应难遂,元戎有大勋。
-
休日陪汉阳诸名公登秋兴亭觞咏移时尘虑顿息但以不得会仲通为歉因缀长句呈钦夫佥司士元太守君平察推仲通宰公暨座中诸友
散材生世元无堪,强持陋质偕楩楠。
-
王学士元驭留饮花下作
学士高斋傍玉清,入门幽兴剧纵横。
-
元驭学士于新观种花挑野菜前后戏呈得十二首·其十二
瀼瀼湛露柏间垂,色胜醍醐味胜饴。见说华池元自有,可烦天上借璚枝。
-
元月三首·元日雾
元日昏昏雾塞空,出门咫尺误西东。人多失足投坑堑,我亦停车泣路穷。欲斩蚩尤开白日,还排阊阖拜重瞳。小臣谩有澄清志,安得扶摇万里风。
-
羊公祠留别宪之元之二都护二首·其一
秋风系马意如何,三月荒祠两度过。落日大江元自永,青山片石为谁磨。愁连西极兵戈满,思入前朝感慨多。却望鹿门怀昔隐,无端归兴绕烟萝。
-
丁巳元旦
昔随元宰贺正元,卤簿分陈舜乐悬。万炬列星仙仗外,千官鸣佩玉阶前。履端同庆承天语,山寿齐呼祝圣年。潦倒今无朝省梦,絪缊空忆御炉烟。
-
陪吴匏庵载游瑞云观寻道士不遇和前题韵
渺渺扁舟入浦云,琳宫一到惬前闻。春泥夹道萦人迹,野水交陂乱鸭群。洞里朝元郭道士,城中行乐鲍参军。相寻两度俱相失,石上留题漫有文。
-
同明卿子与送别于鳞元美席上得天字
春色何堪问,开尊是别筵。中原送二子,北斗散高天。蓟日愁难缓,吴歌泪与传。千山分马首,那忍遂扬鞭。
-
戊辰元旦
元年元日为春日,岁去岁来幸泰来。天自春阳开世运,人从泰道庆台莱。贞元复际三元历,献岁群称万岁杯。岭外老臣翘首望,明良千载咏康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