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祠堂
〔宋〕
乔木幽人(2)三亩宅(3),生刍(4)一束向谁论?
在高大的树木下,有古代隐士徐穉的故居。当年那一束新割的青草,试问谁能了解呢?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那些野藤萝蔓,意兴盎然地互相攀援着,冲云蔽日;人们又有什么心思在神巫的萧鼓声中,去进献一樽清酒。
白屋(1)可能(2)无孺子,黄堂(3)不是欠陈蕃(4)。
如今,在平民的茅草屋中,怎会没有徐孺子这样的高士了呢;而官角黄堂上,并不是缺少陈蕃那样的官吏啊!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1)年年到旧痕。
古人多不慕荣华、淡泊自处,而今的俗人只会议论讥讽而已;只有徐穉祠堂外的湖水,年年涨落,纷纷回复到旧日的岸痕。
小提示:黄庭坚《徐孺子祠堂》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徐孺子祠堂》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凭吊徐穉,表达了对这位有骨气读书人的敬慕之情,抒发高士不得重用的寂寞情怀。诗受杜甫《蜀相》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的灵气。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068年
创作背景
《徐孺子祠堂》这首诗写于熙宁元年(1068),当时黄庭坚年仅二十四岁,将赴任汝州县尉。诗人拜谒徐穉的祠堂时,忍不住感慨世风之凉薄,于是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别徐尉之任广昌
遗爱苕溪上,新纶楚水边。人疑徐孺子,尉即汉神仙。柳色怜分袂,春风动别筵。当官三事在,慎勿负先贤。
-
题徐良夫耕渔轩
白日带经垄上锄,夜间放棹泽中渔。有米即周邻舍急,得鱼远寄故人书。山川雨露桑麻地,风月图书水竹居。出处不惭徐孺子,文章能敌马相如。
-
次徐文量主事韵
西风猎猎走惊沙,岁晏登临倍忆家。争似南州徐孺子,寒林匹马看梅花。
-
控海楼有怀徐可大
南州徐孺子,落笔满人间。江上笑为别,天边去不还。高楼题控海,此日独看山。尚忆危言日,投簪且闭关。
-
别梁溪徐绍韩茂才
...九龙山,我家香山头。香山三邑间,云拥昭明楼。楼圮佛蒙尘,青山笑杀人。名花久寂寞,岩小空自春。昔贤久不作,往事安足陈。忽看徐孺子,握手山南里。乍见如故人,重逢感知己。乍别难为情,重别心更倾。怅望梁溪水,一叶西南征。挥手问前期,清风江上城。
-
次韵酬徐杰夫·其二
花间绿酒共斟之,弦管声喧索句迟。惭愧南州徐孺子,坐中偏赏虎头痴。
-
观徐孺子画像
伯淮卧彭城,绕屋生蓬茨。天子呼不起,思见岩壑姿。俾工图其形,衔命日夜驰。落笔竟不得,韬面以疾辞。豫章有孺子,同时隐江湄。栖栖非我事,结庐对风漪。时人亦罕识,阿堵谁写之。我闻郭有道,曾遣轻骑追。疑此言语生,即是茅画师。
-
赠徐宗干联
千里而来,徐孺子可容下榻;一寒至此,严先生尚未披裘。
-
为徐文长题九龙卷
罗刹江头雨如注,海门簸荡摇天柱。山气稍开风稍微,黑云渐薄疑初曙。山阴故人徐孺子,作客来往吴山里。与余相违九月强,一见街头问行李。邀余入山具酒浆,酒酣剧谈神鬼僵。拂拭松窗出缣素,开卷灼烁惊电光。电光闪...
-
王大参寄示知邵提学登滕王阁吊徐孺子墓诗用韵复之
槛外长江水接天,诸公壶矢正铮然。新诗寄到残年里,高阁登来廿载前。自昔三王皆隽杰,如今邵子亦神仙。良时盛会无由再,南浦西山意独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