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赋

南北朝 庾信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殷仲文(1)风流(2)儒雅(3),海内知名。世异时移(4),出为东阳(5)太守。常忽忽(6)不乐,顾(7)槐而叹曰:“此树婆娑(8)生意(9)尽矣!”。

殷仲文美貌风流富有才藻,天下闻名。时世变迁,出任东阳太守。常郁郁寡欢,注目庭槐,慨然长叹:“此树扶疏婆娑,生机殆尽了!”

至如(1)白鹿(2)贞松(3)青牛文梓(4)。根(5)盘魄(6)山崖表里(7)(8)何事而销亡(9)(10)何为而半死(11)

至于像白鹿塞的古松,树心有青牛的文梓,树根庞大,密布山崖内外。那桂树因什么事而死亡?桐树又为什么而半枯?

昔之三河(1)徙植(2)九畹(3)移根。开花建始(4)之殿,落实睢阳之园(5)(6)嶰谷(7)曲抱《云门》(8)将雏集凤(9)比翼巢鸳(10)临风亭而唳鹤(11),对月峡(12)吟猿(13)

先前自三河移植,百亩栽种。在洛阳建始殿开花,却在梁国睢阳园结实。桐木质底,声合音律,曲谐《云门》。携带小雏的凤凰好聚居梧桐,而比翼的鸳鸯亦常双栖树上。白鹤面临华亭唳叫,哀猿对着明月峡长吟。

乃有拳曲(1)拥肿(2)盘坳(3)反覆(4)。熊(5)顾盼,鱼龙起伏。节竖山连(6)文横水蹙(7)匠石(8)惊视,公输(9)眩目(10)雕镌始就(11)剞劂(12)仍加。平鳞铲甲,落角摧牙(13)。重重碎锦,片片真花。纷披(14)草树,散乱烟霞(15)

有的树弯曲臃肿,盘折交错。枝条曲折像熊、虎回视,或者像鱼、龙起伏,或者像斗拱竖立相连,树皮纹理皴裂又像水藻一样紧蹙。这古拙的奇树使匠石惊视,公输般目眩。雕刻初成,又刻凿加工。刨去那鳞甲般的树皮,锯掉那角牙般的多余部分。雕刻层层碎锦透花,又刻成簇簇逼真鲜葩。还有丛草茂树,飘烟散霞。

若夫松子(1)古度(2)平仲(3)君迁(4)森梢(5)百顷,槎枿(6)千年。秦则大夫受职(7),汉则将军坐焉(8)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9)。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10)于风烟。东海(11)白木之庙(12)西河(13)有枯桑之(14)北陆(15)以杨叶为关,南陵(16)梅根作冶(17)小山(18)丛桂留人(19)扶风(20)长松系马(21)岂独城临细柳之上(22)塞落桃林(23)之下。

至于松树、古度、平仲、君迁那些奇木古树,枝梢森然,高峻百顷;余根剩桩,已有千年。在秦代曾接受过大夫的封职,在汉代将军冯异坐在它的下面。而现在没有一棵不苔菌满身,鸟啄虫穿。有的枝条低垂于霜露之中,有的颠仆于疾风乱烟。细想来邻近东海的地区有生长白皮松的古庙,黄河上游地区有枯桑生李的祭神之所,北地有叫杨叶名称的关塞,南方还有以梅树命名的梅根冶。淮南小山有丛桂留人的佳句,刘琨的《扶风歌》则有长松系马的哀吟。难道只有京城西临细柳观上,关塞坐落桃林之下。

若乃(1)山河阻绝(2)飘零(3)离别。拔本垂泪,伤根沥血(4)火入空心(5)膏流断节(6)横洞口而敧卧(7)(8)山腰而半折,(9)斜者百围(10)冰碎(11)(12)正者千寻(13)瓦裂(14)载瘿衔瘤(15)藏穿抱穴(16)木魅(17)睒睗(18)山精(19)妖孽(20)

至于故地山河隔绝,飘零离别,拔根流泪,伤根滴血。火起于空心老干,树脂从断节溢出。横躺洞口而斜卧,颠扑山腰而劈折。斜纹百围老树如冰残碎,纹理整齐的千尺高树像瓦破裂。赘瘤遍身,心穿千孔,因而树妖目光闪灼,山妖肆虐为害。

况复风云(1)(2)羁旅(3)无归。未能采葛(4),还成食薇(5)沉沦(6)穷巷(7)芜没(8)荆扉(9),既伤摇落(10)弥嗟(11)变衰。《淮南子(12)》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

何况时机不遇,久旅无法归去;未能完成像《诗经·采葛》所比喻的一般使命,却落到苟活异朝采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式的处境。沦落平民小巷,杂草遮蔽柴门。既感伤摇落萧瑟,更慨叹迟暮变衰。《淮南子》所说的“木叶落,长年悲”,就是指我这种境况。

乃歌曰:“建章(1)三月火(2)黄河万里槎(3)。若非金谷(4)满园树,即是河阳(5)一县花。”

于是有歌一首:建章火烧三月整,黄河漂流万里筏。不是金谷满园树,就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1)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2)汉南(3)。今看摇落,凄怆(4)江潭(5)。树犹如此,人何以(6)!”

桓温大司马听到仲文的感喟而慨叹说:“当年栽柳,飘拂汉水以南;而今衰枯,凄凉江汉一带。树且这样,人怎能经受得了!”

小提示:庾信《枯树赋》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枯树赋》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羁留北方时创作的抒写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的赋作。此赋从殷仲文“见庭槐而叹”写起,先侧面写树的茂盛高大,“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再正面写其形象“熊彪顾盼,鱼龙起伏”;由盛而衰,便写到“鸟剥虫穿”“膏流断节”“百围冰碎”“千寻瓦裂”;最后归到“羁旅无归”的感伤:“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作者以枯树自比,寄乡关之思于枯树之景,悲切之情尽在其中。全赋荡气回肠,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在其中,劲健苍凉,忧深愤激。

创作背景

《枯树赋》是庾信由南朝流入北朝之后的作品。梁武帝末年,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元帝承圣三年(554)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江陵失陷后,大批江南名士被俘送长安。西魏恭帝二年(555),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北周武成二年(560),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在此期间,庾信时常感怀自己的身世,于是就写作了这一篇《枯树赋》。

庾信

庾信

南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