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清〕
尘满疏帘(1)素带(2)飘,真成(3)暗度(4)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5)泪,忽傍犀奁(6)见翠翘(7)。
窗帘上落满了灰尘,素带飘飞,我在凄凉的心境里不知不觉度过了这个悲凉的夜晚。好几次偷偷地流下眼泪,猛然间看到你用过的妆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2)。
心中唯有幽怨,对一切都兴味索然。天已五更,又是一个残花飘落的早晨,颓败的杨柳已经落尽了树叶。凄风冷雨抽打着画桥,怎能不令人愁思满怀。
小提示:纳兰性德《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一首词。上片写室内,写亡妻逝去后的尘帘飘带、妆奁翠翘等遗痕遗物,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深的悼念。下片又扩展到室外,用室外之景进一步烘托出难耐的愁情。全词亦景亦情,交织浑融,凄凉孤寂,情真意切,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
- 作品出处纳兰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于中好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于中好·十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初四,第二天就是亡妻卢氏的生日,这引发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怀念,遂赋此词以寄哀思。
相关诗词
-
甲午十月二日夜风寒拥炉达旦不寐偶见新月口占一绝书于灭度桥头
满林黄叶肃霜天,挑尽残灯未得眠。无限心中隐忧事,又看新月挂天边。
-
三月初四夜宿僧庐
风雨萧萧夜未央,呼童襆被宿僧房。无肠可断啼鹃苦,有喙皆鸣吠蛤忙。七岁遗孤今老大,百年远忌足悲伤。司晨唤起窗全曙,归命清都炷瓣香。
-
四月初五夜风晓起过崇效寺看牡丹
暖日开迟异去年,回车曾此在春先。岂知游事原无俚,却为风宵独未眠。晓径莓苔将接迹,短栏榾柮不成编。花时故有关心处,欲与闲僧话佛前。
-
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用东坡尖叉韵二首·其一
峭寒洒淅背毛纤,深夜重衾拥护严。附郭芳馨思邓尉,故乡薪米忆无盐。为怜晚岁思归处,又顿朝光不上檐。想见西街街畔塔,玲珑寒玉出双尖。
-
闰六月廿四夜望月·其二
时日胡不丧,予及汝偕亡。哀哉不聊生,举世徒慨慷。斯民未悔祸,负汝肝与肠。昊天岂能救,两败谁降祥。卢鹊在其前,螳蝉在其旁。杀机一时发,膏血污穹苍。
-
月中桂·八月十四夜月介庵韵
又老三年,记中秋未中,酒半伤别。花潭梦冷,是一般归燕,西风如客。小山丛桂发。认不定秦时旧月。休说人间世,青天碧海,呼影醉瑶席。姮娥近应犹昔。问河山镜里,今是何夕。狼星扫未,到八荒无事,乌头先白。露凉知夜久,伴角枕、新添鬓雪。渐渐乌云上,情知雨声催曙色。
-
久雨望晴十月六日夜雷雨大作
十月天犹暖,浑如二月晴。雷声兼雨势,春令已冬行。稻穟多生耳,田家有叹声。官仓须玉粒,早为挂铜钲。
-
七月初四日小雨后游步水边
雨止林叶净,游步喜川平。停午众阴寂,山高一蝉鸣。境静道心熟,世疏尘虑轻。凉飙飒已至,自适羲皇情。
-
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用东坡尖叉韵二首·其二
顿抛残霰噤神鸦,天上惊翻薏苡车。元圃琼蕤初见叶,后庭玉树又生花。节旄东海怜苏武,词赋南朝有谢家。今夜夜寒愁夜永,几回孤咏手凭叉。
-
十月初六夜偶成
寒鸥归尽暮烟生,野草墙根络纬鸣。岭外斜河双派入,帘前新月半轮明。厉阶莫甚董狐笔,避世宁随桀溺耕。尧舜不惊祇爱酒,痴人往往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