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闺怨
〔唐〕
寒月沉沉洞房(1)静,真珠帘(2)外梧桐影。
清冷的月光洒向宁静的小屋,梧桐的树影映在屋门口的珍珠帘子上。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秋霜欲下,玉手已经预先感到寒冷。寒灯下,她握着冰冷的剪刀为远方戍守的丈夫缝制着冬衣。
小提示:白居易《寒闺怨》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寒闺怨》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其写情,是通过对事物的细致感受来表现的。此诗前两句用写景铺垫手法,描写主人公独居的冷清孤寂,扣信诗题“寒闺怨”。后两句用情景交融手法,描绘了一幅天寒岁暮、冬衣未成、秋霜欲下、征夫未归的孤冷画面,孤寂凉情直入人心,千般滋味涌上心头。全诗虽似简单,实则丰富,写得含蓄有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一“知”一“冷”,通过写闺中少妇寒夜为征夫赶制冬衣的情景,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 作品别称空闺怨
- 作品出处白氏长庆集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寒闺怨》这首闺怨诗,是以战争为背景的,大约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前后。公元820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白居易从忠州调回朝廷。时宪宗去世,穆宗继位,宦官把持朝政,天子纵荒,宰相才下,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政治非常黑暗。加上朝廷以为藩镇割据已经平定,天下太平无事,令各军裁减兵额,激怒了无业的士兵。公元821年(穆宗长庆元年),河北地区的朱克融、王廷凑和史宪成等兵将又乘机拥兵割据。朝廷发兵十五万人平叛,但财竭力穷,毫无建树,只是给广大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寒闺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也含蓄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战乱征戍的怨恨之情。
相关诗词
-
闺怨词·其二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
衡阳七夕拟秋闺怨
天上人间隔几许,处处楼头望牛女。欢情别思两茫茫,泪洒银河一水长。西山挂月啼寒兔,倚桂佳人暗相妒。自笑应同后羿妻,十年夫婿戍辽西。寒衣未就催刀尺,露冷芳丛闻促织。锦字还能出巧思,何须五色竟蛛丝。城南少女明朝嫁,挑灯半夜缝裙衩。独下高楼恨转深,万重关...
-
闺怨二首·其一
销尽轻寒不自禁,新愁唯向静中深。寻常曾入三更梦,咫尺空论万里心。人去凤帏云漠漠,雁回珠箔日沈沈。春风洞口花长在,只许刘郎一度寻。
-
芦笛
刁半一声画角沉,卷成落叶响秋林。自知不及梅花韵,亦令寒闺怨藁砧。
-
昭君怨·春闺
春色今年偏早。窗外杏花开了。无语倚阑干。耐轻寒。可奈愁人时候。泪脸红如晕酒。午梦蓦然惊。恨啼莺。
-
误佳期·闺怨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
春闺怨
门掩寒花翠幌孤,章台犹自纵呼卢。妾今但畏长衫薄,莫问封侯事有无。
-
闺怨诗
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其六十五
烟湿银床寒叶多,迥文欢织又停梭。黄昏户外连天雨,谁认春江旧绿波。
-
秋闺怨
嫖姚征冀北,六郡尽从军。一夜秋风至,千家砧杵闻。凝妆愁皓月,寒露湿红裙。惟见辽城雁,翩翩入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