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高山流水
〔先秦〕
伯牙善(1)鼓(29)(20)琴,锺子期善(1)听。伯牙鼓(29)(20)琴,志(9)(2)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1)哉!峨峨(11)(4)兮若(12)(5)泰山!」志(9)(2)在流水。锺子期曰:「善(1)哉!洋洋(13)(6)兮若(12)(5)江河!」伯牙所念(14)(7),锺子期必(15)(8)得(25)(16)之(26)(17)。伯牙游于泰山之(26)(17)阴(27)(18),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28)(19)琴而鼓(29)(20)之(26)(17)。初为霖雨之(26)(17)操(30)(21),更造崩山之(26)(17)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31)(22)而叹曰:「善(1)哉,善(1)哉,子之(26)(17)听夫!志(9)(2)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32)(23)声哉?」
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锺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锺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锺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曲,锺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小提示:列子《列子·汤问·高山流水》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世间版本众多,以下录入内容参考维基文库。
相关诗词
-
高山流水·故人一别五秋风
故人一别五秋风。老馀生、霜鬓如葱。前世望长安,凉天碣石归鸿。年年是、战血腥红。西飞燕,身世依然是客,寄迹雕栊。撰东京杂记,一一梦华浓。霜中。寒梅作花了,茅屋在、鸭涨牛宫。天外冀州山,涧石定采蒲茸。画蛾眉、揽镜难工。唐经事,应仿昌黎素业,闲气天钟。莽燕云杳杳,消息雁书慵。
-
高山流水·寄彊村侍郎
冻春十雨九兼风。酿晴乡、千树青葱。归雁渺南天,皋桥赁宅梁鸿。横塘路、酒绿灯红。秋风起,携去铜仙汉月,泪落房栊。浸冬青十二,叶叶露华浓。花中。群莺乱飞了,生活计、半化秦宫。芳草古荣州,野鹿自养香茸。海山心、写断琴工。六年梦,空绕香湾小屧,老去情钟。唱金荃苦怨,当日美人慵。
-
高山流水二首·其二
...。拥邺侯书架,老我此楼中。从容。启云窗高朗,微凉夜、秋纬横空。襟袖拂星河,鸡三唱、晓日通红。同志者、二三良友,侍立青童。问茫茫宇宙,屈指几豪雄。
-
龙山寺
晓色翩翩乌帽轻,道人瞥去不关情。高山流水为谁说,翠竹黄花空自生。急雨欲来先暑气,凉风已过却秋声。后期好取归时月,照我深岩处处行。
-
送黄星臣夫子二首·其二
高山流水少知音,曾访成连海上琴。独愧此身闺阁里,锦葵空有向阳心。
-
金菊对芙蓉·沙邑宰绾琴妓,用旧韵戏之
浅拂春山,慢横秋水,玉纤闲理丝桐。按清泠繁露,淡伫悲风。素弦瑶轸调新韵,颤翠翘、金簇芙蓉。叠蠲重锁,轻挑慢摘,特地情浓。泛商刻羽无穷。似和鸣鸾凤,律应雌雄。问高山流水,此意谁同。个中只许知音听,有茂陵、车马雍容。画帘人静,琴心三叠,时倒金钟。
-
高山流水图
山云飘萧山月凉,溪风飒沓溪流长。山水遗音秋满耳,似与琴响参宫商。若人领此山水胜,谩托冰弦寄幽兴。天空自觉响逾寂,指落先与心相应。音传今古知者稀,孰云举世惟钟期。仰天为尔一长啸,音兮琴兮知不知。
-
清平乐·题冒鹤亭水绘庵填词图
高山流水。不是闲宫徵。祖砚相承三百祀。一样沧桑身世。白头诗酒生涯。连年泛宅浮家。梦里影梅庵在,经冬老树初花。
-
石假山
...,以假像真人谓奇。或来静对酌美酒,或来宴坐哦新诗。吟诗搜索萦心脾,酒醉落魄精神痴。吟诗饮酒且不可,况复局上争枯棋。不如对山抚鸣琴,琴心三叠舞胎禽。高山流水存至音,古趣澹泊悦我心。老泉三峰烂木材,百年沉埋安在哉。东坡仇池九华石,只有佳篇传入集。此...
-
为于景瞻画高山流水图
山悬星汉水回澜,林谷无人碧树寒。千古知音共相许,当时声调若为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