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
〔唐〕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2)间。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凝光悠悠(1)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碧虚(1)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群动(1)翛然(2)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
少君(1)引我升玉坛(2),礼空(3)遥请真仙官(4)。
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云輧(1)欲下星斗(2)动,天乐(3)一声肌骨寒。
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
金霞(1)昕昕(2)渐东上,轮欹(3)影促(4)犹频望。
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1),他年此日应惆怅。
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小提示: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四句一韵一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随时而变,情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县就位于这里。在这里他不免悲凉之感,所以写了许多诗词以排遣愁绪。著名的《竹枝词》《浪淘沙》都写于这一时期。更巧的还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写于桃源就不可知了。
相关诗词
-
八月十五日夜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
和邻几八月十五日夜对月
外事已波涛,回首已陈迹。独有云间月,相见不改色。慰我平生怀,故在中秋夕。我发见二毛,羁旅多所历。每逢桂花秋,兴发劝更剧。江湖与山林,所至得真适。今年都城游...
-
八月十五日夜寄友人
故人音信绝,对月动相思。清露滴红叶,此怀当告谁。秋风广陵郭,正是望涛时。
-
八月十五日夜宿南园怀王君贶
昔公在洛师,未尝弃嘉节。今宵秋半分,空羡西园月。天色湛澄清,风声冷骚屑。笑言不可亲,引领望金阙。赖有箧中诗,端居数披阅。
-
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经岁侍佳节,无如阴霭何。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未免银缸进,空闻玉漏过。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
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其一
雾净金波溢,天开碧幕空。夜寒虽料峭,春意自冲融。熠熠枝上露,翛翛竹杪风。暂还林野兴,不似畜樊笼。
-
今岁中秋无月闰八月十五日夜月色明甚二首·其一
月欲离沧海,云犹暗夕楼。天教双病眼,重看后中秋。玉色依然在,霜华只自羞。一杯遥酹汝,容易莫西流。
-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晦瞻叔兄有诗因次其韵
长风送月九霄宽,无赖浮云告亦顽。本自无私长委照,不应有碍似偏悭。苍生望治东山隐,四海倾风钓濑闲。潜复虽深终是昭,停觞且待夜深还。
-
乙亥岁八月十五日夜同景叔知府少卿翼道提举大夫望月于河中之名阃堂兼简襄守欧三叔弼虢守孙八元忠二首·其二
秋深仍雨过,望月宴高城。列岫呈中夜,微云避太清。星沉天若扫,林迥野无声。故友知强健,应同醉五更。
-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友玩月
楼敞含风气,筵开坠露文。月从今夕满,秋向此时分。影湿当银汉,光斜隔彩云。徘徊接新咏,况是鲍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