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
〔宋〕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1)。
到哪儿去寻访吴道子的画?普门和开元两座寺院的墙壁。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1)。
开元寺有东塔,留存着王维绘画的手迹。
吾观画品(1)中,莫如二子尊。
我看古往今来的画家,没有谁比得上这两位先生尊贵的品级。
道子实雄放(1),浩如海波翻。
道子的画风实在雄奇奔放,浩浩荡荡如同海浪翻滚。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当他下笔时灵感像疾风骤雨,画笔未到处气势已先夺人。
亭亭(1)双林(2)间,彩晕(3)扶桑(4)暾(5)。
在那高高的两棵娑罗树间,灿烂的朝阳从扶桑冉冉东升。
中有至人(1)谈寂灭(2),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3)。
画中间有至高无上的佛祖,在讲说寂灭的教义是超脱死生。觉悟的信徒全都在悲哀哭泣,也有人手扪胸膛表示理解不深。
蛮君鬼伯千万万(1),相排竞进头如鼋(2)。
天竺的众多君长和千千万鬼王,互相拥挤争听佛法,像鼋一样拼命把头伸。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1)。
摩诘本是一位可敬的老诗人,如佩香草诗风秀美芳芬。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1)。
现在观看他的壁画,也像诗品一样朴美清淳。
祇园弟子(1)尽鹤骨(2),心如死灰(3)不复温。
画中的祇园弟子个个清瘦如仙鹤,内心枯寂宛若死灰不会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1)。
门前的两丛竹子,霜雪般清劲竹节贯连着竹根。
交柯(1)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枝干交错,繁乱的叶子像在摇动,一一都能找到根源和经脉。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1)论。
吴先生的画虽然绝妙,还只能看作杰出的画工技艺超迈。
摩诘得之以象外(1),有如仙翮谢笼樊(2)。
摩诘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
吾观二子皆神俊(1),又于维也敛衽(2)无间言(3)。
我认为两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对于王维我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小提示:苏轼《王维吴道子画》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王维吴道子画》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对王、吴二人绘画艺术的观感及评价。开篇六句总叙吴、王二人之画,以下二十句分别评论吴画和王画,诗中对吴道子佛像壁画备极称誉,并有生动细致的描绘,做到了苏轼所要求的“求物之妙,如捕风系影”,以创作灵感和雄放的笔力驾驭了高超的表现技巧。诗中评论王维墨竹画,不但形容生动简炼,还给予更高的评价,认为王维表现了高洁的人品和画品,且与诗品一致。最后六句总评吴、王之画,认为吴是高明的画工,而王画则形神兼备,物与神游。全诗结构新颖,于整齐中见出变化之妙。
- 作品别称凤翔八观·其三·王维吴道子画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王维吴道子画》这首诗是组诗《凤翔八观》之三,写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作凤翔府签判时,时年二十六岁。王维与吴道子并为唐代开元(713-741年)、天宝(742-756年)年间的有名画家,凤翔的普门与开元二寺的壁间,俱有二人的佛教画,诗人于游观二寺时见到王、吴二人的画,便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再题吴道子文武水
壁端祇虑天瓢泻,千年不竭真神也。伊人心自别高下,堂堂王道驩虞伯。潏沕滉瀁无冬夏,葆孕龙宫及鳌驾。石渠各种空传马,日月出矣爝火舍。大士如如尘不惹,宴坐道场功德洒。
-
吴应枚摹王维江村雪意图
瑞霙作势正瀌瀌,冻浦渔舟不可招。曾识王家真面目,试寻蹊径未云遥。
-
小身金天王像
...,乃可系裙带。梦中识眉宇,约略竖指内。被体万缨络,承以青霞盖。昔者吴道子,工写天蓬态。小身维摩像,绢素易损坏。幸托金刚力,常存栗粒界。稽首西方仙,四十九佛会。天龙与神鬼,围绕佛自在。帷王遍护卫,一一證无碍。尔来五千年,末法足感慨。法轮倘停转,众生究何赖...
-
行香子·构屋水滨喜而赋此
小小疏椽,碧水经前。每临溪、匹练红牵。蒹葭十亩,尽受荒烟。有采菱桡,沽酒渡,钓鱼船。野渡无边,树影森然。数游鳞、傍岸流连。更谁貌得,晋唐宋间。请顾长康、吴道子、李龙眠。
-
题刘道子画果·其二·荔枝
岭南荔子似闽中,写出累累锦一丛。记得高凉当日事,两株斜映小窗红。
-
吴道子
铃语上皇悲蜀道;网丝西子出吴江。
-
题吴生画桃源图
王宰五日画一石,左思十年赋三都。谁似今时吴道子,咄嗟能办武陵图。武陵不与人间隔,可怜旧日无寻觅。苍苍烟水只依然,试倩渔舟问消息。
-
题赵州王节妇画水
赵州古寺嫠王氏,画壁流观吴道子。精魂白日游九泉,倒卷黄河入腕底。波澜于古真莫二,毫端潋滟涵元气。晴昼如闻风雨鸣,空堂疑有鱼龙至。鳞鳞闪动不敢扪。安得巨...
-
题陈德秀画四季枕屏图五首·其五
好景入诗皆可画,未知陈子画中诗。疑公便是褚季野,正尔不言行四时。
-
题自画兰扇寄所忆
欲归空谷托闲身,一剪香留墨迹新。妙手试挥吴道子,同心许结管夫人。冰纨销尽班姬怨,玉佩堪供楚客纫。为遣羁愁偏不去,采箫采艾满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