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白水书付过
〔宋〕
绍圣元年(1)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3)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6)物。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循(1)山而东,少北(2),有悬水(3)百仞(4),山八九折(5),折(5)处辄为(6)潭,深者缒石(7)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8),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暮归倒行(1),观山烧火,甚(2)俛仰,度(3)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4)中流,掬(5)弄珠璧(6)。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
到家二鼓(1),复与过饮酒,食(2)余甘(3)煮菜。顾(4)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7)以付过。东坡翁。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小提示:苏轼《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游白水书付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经历,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此文叙次井然,寥寥数语,描景物如画,详略得当,情景交融。
- 作品出处东坡志林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游白水书付过》作于绍圣元年苏轼贬官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市)时所作,年五十九岁,风烛残年,政治上失意,兄弟同窜,家属离散,病骨支离。
相关诗词
-
书巢记
...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
-
暇日弄笔戏书三首·其二
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龙蛇入我腕,疋素忽已穷。馀势尚隐辚,此兴嗟谁同。
-
赠径山铦书记
...翩插羽陈琳檄。风雷东海起伏龙,缫藉圜丘荐苍璧。径山入门第一义,万口哗言真称职。我谓铦公岂止此,径山钵袋渠能得。一枝白拂倘付之,会见青天飞霹雳。
-
夜坐水次
房星纵,心星横,北斗高挂南斗倾。蓼根熠熠萤火明,苇丛哀哀姑恶声。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风吹衣月未生。玉门关,拂云城,何时连营插汉旌。白头书生未可轻,不死令君看太平。
-
秋夜读书
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平生企前哲,凛有庸人惧。吾庐大泽中,地旷北风怒。徂年凋草木,寒气逼霜露。灯昏老眼闇,钝马行恶路。投枕卷未终,吾衰叹非故。
-
发书画还故山戏书
昨日遣画笥,今日发书簏。空斋惟一床,窗影乱风竹。平生钻故纸,夙好老尤笃。奇哉扫除尽,蝉蜕三万轴。岂惟息烦心,亦足养病目。从渠褦襶生,自献公车牍。
-
梦游山水奇丽处有古宫观云云台观也
神游忽到云台宫,太华彩翠明秋空。曲廊下阚白莲沼,小阁正对青萝峰。林间突兀见古碣,云外缥缈闻疏钟。褐衣纱帽瘦如削,遗像恐是希夷翁。穷搜未遍忽惊觉,半窗朝日初曈昽。却思巉然五千仞,可使常堕战尘中。小臣昧死露肝鬲,愿扈銮驾临崤潼。何当真过此山下,百尺袅...
-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六首·其三
道边白水如牛湩,知是山泉一脉来。会挈风炉并石鼎,桃枝竹里试茶杯。
-
出游四首·其四
东阡南陌适逢晴,小蹇轻装短作程。白水满陂秧马跃,绿阴绕舍纬车鸣。过村小妇凭墙看,入寺高人揽裓迎。剩倩东风吹柳絮,放翁诗到此时成。
-
春游二首·其一
杏花天气喜新晴,白首书生乐太平。小陌秋千虽隔世,名园祓禊尚关情。山林自古流觞地,弦管谁家送酒声。莼菜鲚鱼初满市,莫将羊酪敌南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