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舍弃我而逝去的昨天,已经不可挽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扰乱我的心绪的今天,令人多有烦忧。
长风(1)万里送秋雁,对此(2)可以酣(3)高楼(4)。
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
蓬莱文章(1)建安骨(2),中间小谢(3)又清发(4)。
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
俱怀(1)逸兴(2)壮思飞(3),欲上青天览(4)明月。
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2)流,举杯消愁愁更(2)愁。
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1),明朝(2)散发弄扁舟(3)。
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髮驾舟漂流。
小提示: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此诗是唐代诗人李太白在宣城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共九十二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3年
创作背景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大约是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此年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宣州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相关诗词
-
宿弋口宝兴僧楼
大海萍踪一叶浮,闽南鸿迹纪句留。偶携谢客登山屐,间上生公说法楼。树色拥窗云住宿,溪声聒耳水环流。暮钟微动苍烟合,指点猫峰夕照收。
-
赠九英校书
蛾眉宛转春风结,天遣梅花作芳骨。筵前摇曳紫罗襦,有似嫦娥初下月。芙蓉无力耐寒威,斜倚薰笼坐绛帷。花间夜半新莺啭,天外行云住不飞。
-
伋再和史君前诗末章闻已再乞宫祠伋居在远郊不获同州人致挽留之词复用前韵
追锋未下玺书催,鼎味调和欠尔梅。太守印章常懒佩,神仙官府要同陪。赤城霞起楼居见,紫逻云深吏引来。岂羡蓬莱新日月,莫教寓士奉离杯。
-
归至澜石留别梁璘叔
阳气满江滨,江梅树树新。共怜湘水棹,归及故园春。山店云迎客,溪桥月送人。瓦盘不惜醉,珍重慰情亲。
-
飞云洞饯别林别驾之槜李兼呈车使君
吴越山川纪胜游,屏星远道接清秋。邑缘课最荣增秩,郡以抡材裕借筹。展骥途看千里逸,飞云觞为片时留。雌堂到日应知己,共赋登高月满楼。
-
韶州谢使君考绩
江流曲抱九成台,冉冉芙蓉夹岸开。山郭但逢廉叔晚,苍生终赖谢公才。心劳雁泽荒为政,诗劝雌堂暇自裁。报绩九重先赐玺,徵书还自日边来。
-
九日韶卿子善有约不至子静亦归桐庐与景云饮瀑下作
揉蓝染钓缗,欲老此江滨。九日寒泉水,他年白发身。邻州曾约客,别业未归人。嗅菊知吾事,那能更问津。
-
樟山凹看云作歌
...如儿孙,数云骈立如弟昆。妍云诡谲锦绣纹,丑云礌磊狻猊蹲。千百万状云无定,云云一气相合并。为狮为象为凤麟,为鼓为旗为戈刃。人出云相触,人来云相迎。松桧罅中云渗漏,峰峦缺处云补平。是皆神龙出没互变化,掉尾腾掷纷纵横。我行十里日已暮,风吹散作四山雾。归来大笑谢山灵,此...
-
秋晚梁园饯别陈孝廉兄弟北上分得东字二首·其一
梁园赋客一樽同,多少心期别酒中。云里凤毛看颉颃,斗间龙气识雌雄。齐名烨烨三珠树,蹑影翩翩几玉骢。江左青箱元共习,承恩堪并建章宫。
-
中秋月下饯别张道相孝廉春试
三年海上见中秋,月下今宵壮远游。客路风清闽岭外,帝城春在曲江头。二京赋就谁争美,三殿名高自胜流。处处飞书新偃武,修文天子坐垂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