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秋夕作
〔清〕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秋天的树林没有一棵树是安静的,落叶的声音屡屡把鸟儿惊起。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一整夜风吹叶落,听着仿佛在刮风下雨,连山中的月亮初升都不知道。
松门(1)开积翠(2),潭水入空明。
那简陋的松门开向浓密的绿树,潭水与天光相接,更觉澄澈而明朗。
渐觉天鸡(1)晓,披衣念远征(2)。
天鸡已经报晓,天渐渐亮了,披上衣服,心里又挂念起远行的事来。
小提示:屈大均《摄山秋夕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摄山秋夕作》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颔联写在枕上所闻所感,把心理活动描写得曲折生动;颈联写破晓前开门所见,表面写松阴,写潭水,其实都是写月色;尾联写披衣而准备重上征途。该诗寄情于景,借景言情,运笔如行云流水,婉转自如,活泼疏朗。
- 作品出处道援堂集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创作背景
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发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留时,曾至摄山游览,写下了《摄山秋夕作》这首山林五律。
相关诗词
-
子夜四时歌之秋歌十八首
...叶零,无复莲条时。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
-
罗浮山赋(并序)
...,在京之东南。明旦,得《洞经》,所载罗浮山事云,茅山是洞庭口,南通罗浮。正与梦中意相会,遂感而作罗浮山赋。曰:若乃茅公之说,神化是悉。数非亿度,道单悒幅。洞四有九,此惟其七。潜夜引辉,幽境朗日。波而乘桴。越扶屿之缅涨.上增...
-
道路忆山中
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存乡尔思积,忆山我愤懑。追寻栖息时,偃卧任纵诞。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濯流激浮端,息阴倚密竿。怀姑叵新欢,念悲忘春暖。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殷勤诉危...
-
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
相望山河近,相思朝夕劳。龙门竹箭急,华岳莲花高。岳高嶂重叠,鸟道风烟接。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叶舟旦旦浮,惊波夜夜流。露寒洲渚白,月冷函关秋。秋夜清风发,弹琴即鉴月。虽非庄舄歌,吟咏常思越。
-
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
秋夕书怀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
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仙心从此在瑶池,三清八景相追随。天上忽乘白云去,世间空有秋风词。
-
秋夕不寐寄乐天
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
-
秋夕远怀
旦夕天气爽,风飘叶渐轻。
-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