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塔势如涌出(1),孤高耸天宫。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临出世界(1),蹬道(3)虚空。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突兀(1)压神州,峥嵘(2)鬼工(3)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1)(2)白日,七层(3)摩苍穹。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1)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驰道(1)宫馆(2)何玲珑。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1)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五陵(1)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净理(1)了可悟,胜因(2)(3)所宗。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誓将挂冠(1)去,觉道(2)资无穷。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小提示: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末尾四句,抒发情怀,流露出怅惘之情。全诗主要描写了佛塔孤高危耸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登临后忽然领悟禅理,产生出世的念头,并暗寓对国是无可奈何的情怀。

创作背景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遂作此诗。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