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章甫
〔唐〕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1)长。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1)。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1)立身何坦荡,虬须(2)虎眉仍大颡(3)。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腹中贮(1)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东门酤酒(1)饮(2)我曹(3),心轻万事如(4)鸿毛(5)。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1)停舟渡不得。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郑国游人(1)未及家,洛阳行子(2)空叹息。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小提示:李颀《送陈章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陈章甫》是唐代诗人李颀写给友人陈章甫的赠别之作。此诗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诗人以豁达的情怀,表现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送陈章甫》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作《送陈章甫》此诗以赠别。
相关诗词
-
送陈益之架阁
...作掾闽山可踪迹,拟将秉秆空螟?。相君有令民未得,勿问堂高若干尺。春江瀰渺风张席,欲言江水何终极。贫贱相依鬓毛白,吾可雷同名送客,浩歌未放情弥激。君看风雅诗三百,亦有初章三叹息。
-
送陈三亦入越用韦庄韵
野花藤蔓乱毵毵,送别旗亭酒半酣。十丈画船如画阁,载将春色到江南。
-
题程听彝郡侯芝城送别图即送其监税兴化
客从建州归,视我送行诗。为述贤守政,士民图以思。贤守吾所习,实茂名故宜。朅来获展卷,题咏如列眉。因索老夫句,愧无幼妇辞。廿年伏田里,疾苦粗...
-
送倪正甫侍郎贺正
雪蘖冰芽又复春,中原□睹属车尘。欢呼汉节从天下,愕立胡儿夹道陈。老去独惭□偃蹇,君行决意问经纶。顾瞻河洛关心处,应记幽燕用事人。
-
送陈国正
美誉清名世所推,南州曾作几人师。不迟班鬓登台省,却喜青云得路岐。节义定高东汉士,文章须复董生时。郡芳非久沾霖雨,且看儒宫习少仪。
-
送刘朝甫还吴
同游心事已成非,忍向都亭复送归。二月浑河冰尚合,三春禁柳色犹微。旧来道路愁能记,此去音书忆到稀。极目轻舟云水上,别君那得不沾衣。
-
浪淘沙慢·沪上送易由甫用清真韵
送君路、潮奔极浦,雾压荒堞。归兴无端自发。清歌即席乍阕。看鬓角眉尖愁共结。柳条碧、素手亲折。料此后风萍逐流水,人天事悽绝。...
-
送陈守子华宿土囊有感
三年抱恙多闭门,祇得两度敲禅扃。道人问我缘底出,为送乡城两史君。阛中暑湿如炊甑,山寺阴凉百僧定。往年过此苦匆匆,今日海山看古镜。伊谁一念饭行人,至今规矩犹如新。可叹延平小书...
-
送陈廷器归长乐
...乐饮各尽觞。中筵忽不怿,援琴抚清商。丝桐易为感,离思扰中肠。骊歌首前涂,仆御促行装。故乡渺何许,路绕川原长。愿为晨风翼,送子东南翔。
-
送故友之子陈生入京
长安羁宦地,送尔远行游。沙路云迎马,寒关雪满裘。消魂新别感,把臂故情留。万里赢粮意,无因少妇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