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灯檠歌

韩愈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1)

长长的檠架长达八尺,但也徒自没用,短的灯架虽然只有二尺长,却又方便又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1)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黄色的窗帘、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夜晚到来时都已关闭,秋风冷露进人堂屋,带来阵阵凉气。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1)频挑移近床。

少妇为远方的丈夫制衣,泪眼昏暗,不断地用玉簪挑亮灯芯并靠近床前。

太学儒生东鲁(1)客,二十辞家来射策(2)

她的丈夫是在太学里读书的儒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东鲁到京城来应试。

夜书细字缀语言(1),两目(2)昏头雪白。

每天读书到深夜,用很小的字来撰写文章,两只眼睛累得昏花,头顶上也是白发丛生。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那时候他也举着二尺的灯檠在案前,一直看书到天亮也不睡觉。

一朝富贵还自恣(1),长檠高张照珠翠(2)

一旦功名富贵到手,他就恣情享乐,家中长檠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满身珠翠的美人。

吁嗟(1)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令人感叹的是人间的事情无不如此,请你看看那丢弃在墙角的短灯檠吧!

小提示:韩愈《短灯檠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短灯檠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句先写长檠,以宾写主,以长檠无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写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远怀人;又接六句,写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书习文,射策取第;最后以长檠高张,短檠被弃为慨,惊叹世态炎凉。此诗全用比兴,构思巧妙,结制缜密;是立意好,兴趣深,写法奇,一脉贯通的好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元和七年(812) 春,时韩愈由江陵入京,担任任国子博士,诗人依据太学儒生夜间短灯苦读的实况为依据,为太学儒生“东鲁客”写下了这首诗。

韩愈

韩愈

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