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灯檠歌
〔唐〕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1)。
长长的檠架长达八尺,但也徒自没用,短的灯架虽然只有二尺长,却又方便又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1)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黄色的窗帘、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夜晚到来时都已关闭,秋风冷露进人堂屋,带来阵阵凉气。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1)频挑移近床。
少妇为远方的丈夫制衣,泪眼昏暗,不断地用玉簪挑亮灯芯并靠近床前。
太学儒生东鲁(1)客,二十辞家来射策(2)。
她的丈夫是在太学里读书的儒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东鲁到京城来应试。
夜书细字缀语言(1),两目眵(2)昏头雪白。
每天读书到深夜,用很小的字来撰写文章,两只眼睛累得昏花,头顶上也是白发丛生。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那时候他也举着二尺的灯檠在案前,一直看书到天亮也不睡觉。
一朝富贵还自恣(1),长檠高张照珠翠(2)。
一旦功名富贵到手,他就恣情享乐,家中长檠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满身珠翠的美人。
吁嗟(1)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令人感叹的是人间的事情无不如此,请你看看那丢弃在墙角的短灯檠吧!
小提示:韩愈《短灯檠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短灯檠歌》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首句先写长檠,以宾写主,以长檠无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写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远怀人;又接六句,写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书习文,射策取第;最后以长檠高张,短檠被弃为慨,惊叹世态炎凉。此诗全用比兴,构思巧妙,结制缜密;是立意好,兴趣深,写法奇,一脉贯通的好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是元和七年(812) 春,时韩愈由江陵入京,担任任国子博士,诗人依据太学儒生夜间短灯苦读的实况为依据,为太学儒生“东鲁客”写下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曹溪夜观《传灯录》,灯花落一僧字上,口占
山堂夜岑寂,灯下看《传灯》。不觉灯花落,荼毗一个僧。
-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其一
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遮眼文书原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嗟予潦倒无归日,今汝蹉跎已半生。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
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其一·石灯檠
谁怜湖海士,白发夜窗檠。风雨鸡不已,诗书眼尚明。禅枝安宿鸟,僧粥吼华鲸。但满五车读,行看一座倾。
-
渊源堂十二诗·其八·集彦斋
独学恐孤陋,要须亲友朋。虚斋集群彦,共对短灯檠。
-
九月十二夜独步梅溪玩月人迹悄然秋色满眼微风不动岩桂自香初不劳思偶得四句盖心境中静时语也归小成室对短灯檠索纸书之
独步溪头夜初寂,扫空尘念心清凉。月明眼底见秋色,境静鼻根闻桂香。
-
离行在即事三首·其一
昏旦黄□里,经营谢独清。看人长麈尾,怀我短灯檠。旧友分穷达,斯文鼎重轻。边声授明主,礼乐谢诸生。
-
登第后道中灯下读书
十载灯前笔下耕,如今雁塔幸题名。他年若遂平生志,肯为长檠弃短檠。
-
灯叹
坐久灯欲干,倒檠丐馀沥。点滴能几多,烬灭在漏刻。可以观养生,精涸神气蚀。岂伊半圭茸,能续踵后息。可以观为政,敛苦生理迫。岂伊数匙糜,能起...
-
听真上人琴歌
...耿耿霜棱棱,西轩月色寒如冰。上人一叩朱丝绳,万籁不起秋光凝。伏羲归天忽千古,我闻遗音泪如雨。嗟嗟不及郑卫儿,北里南邻竞歌舞。竞歌舞,何时休,师襄堂上心悠悠。击浮金,戛鸣玉,老龙秋啼苍海底,幼猿暮啸寒山曲。陇头琴瑟咽流泉,洞庭萧萧落寒木。此声感物...
-
次韵同舍李支使梦与二首·其二
短短灯檠便且光,看书犹记感秋凉。飘零未遂襟期远,迟暮徒惊岁月伤。初喜嫩荷青直盖,不知新竹粉储霜。相从益觉交情笃,时掷隋珠到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