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九华诗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清溪电转(1)云峰(2),梦里犹惊翠扫空(3)

溪流弯曲蛇形如同闪电,转眼两岸云峰已消失在后面,我惊叹山水如此秀美,连梦中也是这山水。

五岭(1)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别为南贬五岭千嶂而发愁,盆景中有玲珑剔透的九峰足尽奇观,如悬挂的仙壶,这里面别有洞天。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

石盆里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势的下落,美景层出,犹如明亮的小窗洞开八面。

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1)

想到我蓄有仇池石两丸,放入盆景总觉得尚太孤单,我欲用百金买这玲珑剔透之石。

小提示:苏轼《壶中九华诗》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壶中九华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将南迁旅途写成一次美妙的游历。颔联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深情神往。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写山石层叠多姿,玲珑宛转有如窗棂。尾联倾吐欲买壶中九华之意。这首诗有高视人间、洒然超脱的气度,有虚无缥缈、优美神奇的意境,有玲珑宛转、层层显现的结构。

创作背景

《壶中九华诗》这首诗创作于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是苏轼六十岁时南迁途中所写。前一年,即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六月,苏轼出知定州,九月,主持“元祐更化”的高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朝局再次发生变化。绍圣元年(公元1097年)四月,苏轼因“坐前掌制命语涉讥讪”的罪名,责知英洲军州事,途中三改谪令,六月至安徽当涂,再次接到“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谪令。他遣长子苏迈带领家属去常州就食,奔赴惠州贬所。七月,行至湖口,写了这首诗。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