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恨别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2),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3)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一生飘零,愁思无穷无尽。相逢不久,便又匆匆别离。携手友人,含泪折花相送,作为道别。东风徐徐,春光仍在,可是我即将离开,这美好的春天今后还能与谁共享呢?

隋堤(1)三月水溶溶(2)背归鸿(3)。去吴中。回首彭城(4)清泗(5)(6)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7)东。

三月的隋堤春水缓缓。鸿雁北归,而我却与雁行相反,南去吴中。频频回顾,清澈的泗水向着淮水脉脉流去。想托泗水把千滴相思泪寄往徐州,怎奈泗水东流,相思难寄。

小提示:苏轼《江神子·恨别》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江神子·恨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离任徐州时的词作。此词化用李商隐《无题》诗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全词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感情沉痛怅惘,风格婉转抑郁,余韵悠长。

创作背景

《江神子·恨别》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三月。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随后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作于苏轼由徐州调至湖州途中。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