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
〔宋〕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1)一片离索(2)。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3)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4),迤逦(5)度沙漠。
当秋风从种满杨柳的街巷刮起来时,这个边境的城市就愈加显出一片荒凉萧索的景象。我仿佛听见马匹嘶叫着逐渐远去,它载着旅人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已经是傍晚时分,戍楼上正吹响呜呜的号角。我的心情恶劣极了,更何况眼前一片寒烟衰草,惨淡凄凉,就好像当年一位将军率领军队,在沙漠上曲折行进的情景。
追念西湖上,小舫(1)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2)。漫写羊裙(3),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4)。
我于是深深地追忆起,在汴京西湖上,携带着歌伶乘坐船艇,在傍晚的花丛中游乐的美好时光当时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还在不在呢,我可以想象那里也到了翠叶凋残,红花落尽的秋天了。我用一幅衣裙把此刻的心情随意题写下来,等到春天雁儿飞过时就系在它们身上。只怕它们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寄去,结果耽误了日后的约会。
小提示:姜夔《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是南宋词人姜夔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客居合肥时的作品。上片描写“时闻马嘶,出城四顾,则荒烟野草,不胜凄黯”的悲凉景色。把秋风比拟为“迤逦度沙漠”的“将军部曲”,融注入很强的家国亡恨。下片追忆昔日湖上欢娱,而今却惆怅感伤,两者对比更深一层地反映出今日的“情怀正恶”。词所体现的意会意义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 作品出处白石道人歌曲
- 文学体裁词
- 创作年代1190年
创作背景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本词约作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其时作者正客居合肥,目睹秋日边城的离索景色—淮南地区成为边防前线。作为该地重镇的合肥,也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变得异常萧条冷落。姜夔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相关诗词
-
余去秋七月登舟逮此一年矣六月晦日午睡觉闻儿女辈相谓曰明朝又是秋风起推枕怅然走笔记之
流萍断梗飞花委,四海茫然无定止。古今本是一邮传,况乃其中悲转徙。秦淮霜叶乱枫林,苕霅春风泛蘋芷。薄酒时时伴儿女,疏篷处处愁烟水。故乡知是几长亭,眼暗相望越千里。怅念征鸿一纸书,明朝江上秋风起。
-
陌上 其四
越女当垆坐酒旗,倚阑一笑对辛夷。绿杨南陌啼姑恶,红雨春山怨子规。草履可容投鹿柴,梨园解唱小龟兹。城头明月应相待,秉烛清欢夜委蛇。
-
凄凉犯·霜痕乍警
霜痕乍警。西风起、高城尽带寒色。采蓉路渺,思莼梦阻,最伤游历。浮沉浪迹。问燕市屠沽信息。叹荒台、黄金寂寞,热泪向谁滴。无计舒怀抱,借酒看...
-
凄凉犯·闻笛
凉云乍合。黄昏近、秋声忽动梧叶。晚天思迥,高楼梦破,最怜幽咽。栏干露湿。正罗袂寒时听得。问谁传、销魂信到,似与诉离别。曾记江湖夜,小倚篷窗,剪灯孤寂。水长调远,趁渔歌、倍添凄切。酒醒沧浪,剩离思飞来空阔。悄无眠、隔岸细柳,弄晓月。
-
秋别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
月满苕溪照夜堂,五星一老斗光芒。十五年间真梦里,何事,长庚对月独凄凉。绿鬓苍颜同一醉,还是,六人吟笑水云乡。宾主谈锋谁得似,看取,曹刘今对两苏张。
-
眼儿媚·东风拂槛露犹寒
东风拂槛露犹寒,花重湿阑干。淡云殢日,晨光微透,帘幕香残。阴晴不定瑶阶润,新恨觉心阑。凭高望断,绿杨南陌,无限关山。
-
次韵景瑜·从昔秋风起
从昔秋风起,骚人感兴同。霞收滕阁外,云落楚台中。寂寂无言说,纷纷有事功。漂流水南住,相望屋西东。
-
初见荷花
雨过芙蕖满曲塘,端疑翠盖拥新妆。风翻圆碧田田叶,露浥深红苒苒香。根出淤泥成妙净,气侵虚阁愈清凉。开花不待秋风起,景物依然类浙乡。
-
酬陈中书杨侯家赏瑞莲 其二
倾城倾国俪侯王,千载馀芳托藕塘。红入双葩相艳冶,绿摇万柄觉凄凉。侧承初日联风袂,并挹残蟾酌露房。花下诗人长不老,岧峣直禁玉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