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二首·其二
〔魏晋〕
别日何易会日(1)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分别时容易可见面时难,相隔的山川道路多悠远。
郁陶(1)思君未敢言,寄声(2)浮云往不还。
思念您闷在心里不敢言,寄书信犹如浮云去无还。
涕零雨面(1)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泪长流毁坏了我的容颜,谁能够独怀忧不寻喜欢?
展诗(1)清歌(2)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展诗篇来歌唱姑且自宽,欢乐过哀伤来毁我肺肝。
耿耿(1)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2)。
常想您躺床上也难入眠,披上衣走出门来到庭院,抬头看星与月出没云间。
飞鸧(1)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2)不能存(3)。
清晨间黄鹂鸣令我哀怜,留恋情眷恋义不堪再念。
小提示: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
- 作品出处魏文帝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创作背景
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相关诗词
-
雨夜候既庭舟不至邻舟有吹笛而歌者二首·其二
谁家吹笛按吴歌,听罢凄然唤奈何。此夜青衫知更湿,流河驿畔雨声多。
-
西山有虎行二首·其二
西山有虎动成群,小儿夜啼争撞门。众中最猛说白额,当昼磨牙当道蹲。腥风冲人行不得,行人出门便愁食。青天白日奈尔何,老夫却愁阴类多。
-
赠南员外家歌儿二首·其二
洞箫一曲共关情,白发吴侬感慨生。记得虎邱明月夜,剑池侧畔按歌声。
-
同于鳞子与元美郊行二首·其二
去去春萝好,行行朝雨寒。路迷频勒马,尘起一弹冠。宛转溪园出,依稀江路看。所嗟情不惬,无处问渔竿。
-
田居左生楷二李见过二首·其二
去官今七暑,渐与农务亲。随宜谙土性,言话群野人。时或溯微风,行歌响空榛。先民邈何攀,慨焉伤我辰。慨伤遹谁知,所有二三宾。文论日往来,炯炯高义伸。炎雨回众姿,凉飙起修畛。兀然林木下,日入忘归轮。玄蝉夕益聒,去鸟一何频。野行畏多露,无使侵衣巾。
-
次韵分宁罗簿赠行二首·其二
己丑太常第,君家登两翁。黄鹄久仙去,不亡有流风。小阮最逸群,未几鱼化龙。江城始解后,岩邑仍过从。谓予偕二父,联名千佛中。一见辞色庄,再款肺腑通。议论到易象,或借听于聋。我行踏京尘,君栖簿书丛。情亲不厌久,语别殊匆匆。回首川陆隔,天寒悲塞鸿。
-
次韵巴陵罗簿送行二首 其二
削去浮夸意味真,襟期殊不似今人。庆传于后珠成树,德润其身玉有筠。在昔雁行尝并进,只今鹤发独相亲。仕虽不达俱强健,剥复何须问大钧。
-
北行二首·其二
比岁频分甲,今年贺息兵。竞誇新战士,谁识旧书生。北塞甘长别,南天欲远征。二年迎复送,空愧泰州城。
-
郊行二首·其二
溪桥纳纳马蹄轻,竹里人家犬吠声。行尽滩光溪路黑,隔林灯火夜深明。
-
公子行二首·其二
花树出墙头,花里谁家楼。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美人楼上歌,不是古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