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嘉州凌云寺作
〔唐〕
寺出(1)飞鸟外,青峰戴朱楼(2)。
寺院高出飞鸟之外,青青峰顶戴着红楼。
搏(1)壁跻(2)半空,喜得登上头。
顺着峭壁来到半空,心中欢喜登上山头。
殆(1)知宇宙阔(2),下看三江流(3)。
只觉宇宙顿时开阔,俯看三江滔滔水流。
天晴见峨眉(1),如向波上浮。
天睛气朗远望蛾眉,好似在那波上浮游。
迥旷烟景豁(1),阴森(2)棕楠(3)稠。
烟气笼罩气象开阔,树木葱郁遍布四周。
愿割(1)区中缘(2),永从尘外游。
我愿割断世间缘分,永远去那尘外漫游。
回风(1)吹虎穴(2),片雨(3)当(4)龙湫。
旋风阵降吹过虎穴,阵雨时时飘下龙湫。
僧房(1)云蒙蒙(2),夏月寒飕飕(3)。
寺院之间云气蒙蒙,夏日也觉凉风飕飕。
回合(1)俯近郭(2),寥落(3)见行舟。
俯视近处城池环绕,眺望远处三二渔舟。
胜概(1)无端倪(2),天宫(3)可淹留(4)。
眼前胜景难以望尽,天宫之上尽可久留。
一官讵(1)足道,欲去令人愁。
身为一官本不足道,辞官离去又觉忧愁!
小提示:岑参《登嘉州凌云寺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嘉州凌云寺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记叙的是登凌云寺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凌云寺的高峻壮丽;为下文写登高蓄势;次八句写远眺所见,描绘了一幅以峨眉山为主体的风景画;接下来六句中作者先写天气的变幻,后将目光转入寺内及周围环境,勾画出开阔而朦胧的画面;最后四句先总的概括所见景物,后写无法久住寺院的无奈,点出来到嘉州后的深深的愁绪。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杜鸿渐于大历二年(767)六月,罢去剑南西川节度使职,岑参亦离开幕府,转赴嘉州为刺史,抵达嘉州后不久即登寺观览,写下《登嘉州凌云寺作》此诗。
相关诗词
-
胡仲一谈嘉州淩云寺之胜王叔承欣然赋诗便欲西游邀予同作四首·其三
嘉州无数好山名,雪下岷峨春水生。曾共高僧谈出世,尸陀林在钵罗城。
-
胡仲一谈嘉州淩云寺之胜王叔承欣然赋诗便欲西游邀予同作四首·其四
楚天猿啸断人肠,鱼腹白盐归客航。我欲裁书寄三峡,不知何处棹相将。
-
登嘉州万景楼
我行大江西,胜槩数追逐。南楼岳阳上,雄绝快心目。今到西南第一楼,嗟哉馀子真碌碌。岩层嶂叠匝天外,蒲净葭丛蘸江曲。三峨之雪晚在望,九顶之云暗相矗。萦纡拱揖俨左右,吞吐澎湃环山腹。瀰瀰漭漭三万顷,何止江郊供远瞩。俯观大象欲堕地,仰摘星辰几可掬。一天万景不可状,尽付此楼归约束。危栏徙倚纳清观,蹁跹意已追鸿鹄。仙官五千九百到,我亦悠然立于独。雾收江际天接水,日动山尖光漾木。倚楼拍手叫青天,一笑江横送飞鹜。
-
正月十四日游凌云寺
昔贤登兹山,逸气凌清旻。诵诗怀太白,考易思景纯。至今平羌水,常浸月半轮。追寻所凿室,石古莓苔新。后岂无来者,倏忽迹已陈。壁间记...
-
凌云寺
古寺临江间碧波,石梯深入白云窠。僧禅寂寂无人迹,满地落花春又过。
-
宿凌云寺二绝句·其一
系马夕阳边,山僧讶客至。门开古殿秋,云是凌云寺。
-
宿凌云寺二绝句·其二
野寺一僧住,朔风万里来。敌营犹未徙,猎火照边台。
-
嘉州凌云山寺览蒙山宪副题刻和韵怀寄
江头岩壑翠参差,洞里乾坤日月迟。三水烟涛天际渺,九峰春树雾中疑。青帏正带昙花捲,斑鬓羞同石发垂。坐看皇人仙室迩,思君那共采金芝。
-
双成寺中登楼
云意生阴晚不收,西风疏雨一江秋。画图忽上阑干角,隐隐平湾转钓舟。
-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