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复仇议
〔唐〕
臣伏见(1)天后(2)时,有同州(3)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4)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5);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6)之。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县有个叫徐元庆的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自己捆绑着身体到官府自首。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处以死罪,同时在他家乡表彰他的行为,并请朝廷将这种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臣闻礼(1)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2),凡为子者(3)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2),凡为理者(4)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1)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5),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我听说,礼的根本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作儿子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不应当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当官的错杀了人,也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它们的根本作用是一致的,采取的方式则不同。表彰和处死是不能同施一人的。处死可以表彰的人,这就叫乱杀,就是滥用刑法太过分了。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就是过失,破坏礼制太严重了。如果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并传给后代,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人就不知道怎样立身行事,以此作为法则行吗?大凡圣人制定礼法,是透彻地研究了事物的道理来规定赏罚,根据事实来确定奖惩,不过是把礼、刑二者结合在一起罢了。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2)始而求其端(3),则刑礼(1)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4)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5),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6)为大耻,枕戈(7)为得礼(1),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8)自克(9),即死无憾,是守礼(1)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10)不暇,而又何诛焉?
当时如能审察案情的真伪,查清是非,推究案子的起因,那么刑法和礼制的运用,就能明显地区分开来了。为什么呢?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有犯法律规定的罪行,赵师韫杀他,只是出于他个人的私怨,施展他当官的威风,残暴地处罚无罪的人,州官又不去治赵师韫的罪,执法的官员也不去过问这件事,上下互相蒙骗包庇,对喊冤叫屈的呼声充耳不闻;而徐元庆却能够把容忍不共戴天之仇视为奇耻大辱,把时刻不忘报杀父之仇看作是合乎礼制,想方设法,用武器刺进仇人的胸膛,坚定地以礼约束自己,即使死了也不感到遗憾,这正是遵守和奉行礼义的行为啊。执法的官员本应感到惭愧,去向他谢罪都来不及,还有什么理由要把他处死呢?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1),而又何旌焉?
如果徐元庆的父亲确是犯了死罪,赵师韫杀他,那就并不违法,他的死也就不是被官吏错杀,而是因为犯法被杀。法律难道是可以仇视的吗?仇视皇帝的法律,又杀害执法的官吏,这是悖逆犯上的行为。应该把这种人抓起来处死,以此来严正国法,为什么反而要表彰他呢?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1)也甚矣。礼(1)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而且陈子昂的奏议还说:“人必有儿子,儿子必有父母,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这种混乱局面靠谁来救呢?”这是对礼的认识太模糊了。礼制所说的仇,是指蒙受冤屈,悲伤呼号而又无法申告;并不是指触犯了法律,以身抵罪而被处死这种情况。而所谓“他杀了我的父母,我就要杀掉他”,不过是不问是非曲直,欺凌孤寡,威胁弱者罢了。这种违背圣贤经传教导的做法,不是太过分了吗?
《周礼(1)》:“调人(3),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4)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5)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1)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1),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1),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周礼》上说:“调人,是负责调解众人怨仇的。凡是杀人而又合乎礼义的,就不准被杀者的亲属报仇,如要报仇,则处死刑。有反过来再杀死对方的,全国的人就都要把他当作仇人。”这样,又怎么会发生因为爱自己的亲人而互相仇杀的情况呢?《春秋公羊传》说:“父亲无辜被杀,儿子报仇是可以的。父亲犯法被杀,儿子报仇,这就是互相仇杀的做法,这样的报复行为是不能根除彼此仇杀不止的祸害的。”现在如果用这个标准来判断赵师韫杀死徐元庆的父亲和徐元庆杀死赵师韫,就合乎礼制了。而且,不忘父仇,这是孝的表现;不怕死,这是义的表现。徐元庆能不越出礼的范围,克尽孝道,为义而死,这一定是个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啊。明晓事理、懂得圣贤之道的人,难道会把王法当作仇敌吗?但上奏议的人反而认为应当处以死刑,这种滥用刑法,败坏礼制的建议,不能作为法律制度,是很清楚明白的。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请把我的意见附在法令之后颁发下去。今后凡是审理这类案件的人,不应再根据以前的意见处理。谨发表上面的意见。
小提示:柳宗元《驳复仇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驳复仇议》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驳论性的奏议,批驳初唐陈子昂提出的“既诛且旌”的论点,同时,该文高扬以人为本的光辉思想,对弱者给予深切同情。文中还深刻阐述了“调”即“和谐”在处理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全文立论清晰,层次分明、富有思想内涵,至今仍有启发。
创作背景
武则天当政时,同州下邽人徐元庆之父徐爽,被下邽县尉赵师韫杀害。后赵师韫入朝为御史,徐元庆则更姓易名,在驿站之中充当仆役。过了很久,赵师韫恰好住在这个驿舍中,徐元庆便趁机亲手杀死了他,然后投案自首。对于这个案件,当时朝中有不少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是孝义刚烈的行为,应赦免他的罪;而时任右拾遗的陈子昂则上书《复仇议状》,他认为按照法律,擅自杀人要处死。因此他建议应当对徐元庆依法论死,然后再对他替父报仇的行为予以表彰,并将此案编入国家律令。
后来的柳宗元对此则持不同意见,为了驳斥陈子昂的主张,他写下这篇《驳复仇议》。
相关诗词
-
同人分咏古十印得刘渊之印
...以旧缄封印土。无端玉玺来河汾,改元刻瑞增三文。平阳光昌汉天子,岂监司马家儿军。当涂典午皆成篡,昭烈庙中出降禅。公主之孙能复仇,人心到底思东汉。惜哉和曜性不仁,不及李渊生世民。若使石符奉汉玺,讳渊久已如唐人。我今得印系之肘,刚卯金刀辟邪钮。回水为...
-
阿曲和赵璞函娵隅集中作
...笑梁王。菜坪华岫知何处,春草残墓吊夕阳。玉案山平险难控,花暗银棱亦如梦。南征望重颍川侯,不容故事依唐宋。祇有僧奴志不移,复仇心事托题诗。至今金齿江山外,尚有乌蛮说绣旗。
-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唯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如周...
-
刘侍讲球
夜携小校持小刀,太祖太宗呼声高。高声未已颈血吐,遂支解之埋狱户。同官同系马德文,从旁窃血裙。后来其子得一臂,伴裙葬空坟。仇家子忽病狂发,拳蹴其父捽父发。老贼我何雠,我非他人乃刘球,子同小校同时休。呜呼世间杀人者不死,天生百刑官,不如地下一厉鬼...
-
道复西斋古石
玲珑苍壁太湖姿,浪蚀沙淘面面奇。百穴晴窗通玉女,一拳小石梦仇池。乍逢合下南宫拜,欲咏还输白傅词。便拟高斋题列岫,朝来秀色满檐帷。
-
重宿刘谏议祠有感
曾照荒灯宿古祠,祭馀山路独归迟。谁教夜雨移床后,正值秋风破屋时。岂谓人生非梦幻,极知平地有欹危。感今怀古无穷意,只许前朝谏议知。
-
张御史洪死土木之难其子浙江参议敷华请为诗以挽之
平城敌骑纷腾薄,大驾亲征向沙漠。汉家将军令不专,四十万人俱不还。百官扈从争赴死,玉佩金章者谁子。道傍白骨无人收,中有豸冠张御史。张公直笔横秋霜,平生铁石为肝肠。长躯七尺弃如屣,赤日下照双瞳光。山间野狐犹陆梁,愿为厉鬼随君王。君王入朝臣耻雪,骁帅戕躯强敌灭。群公坐飨升平年,恨不生持子卿节。公今有子登金门,九原再拜君王恩。十年兵甲不复试,两世箕裘今尚存。相逢若问公家世,莫话龙沙旧时事。仰天不独悲贤豪,一曲哀歌几行泪。
-
送张侍郎文渊区处哈密
...惊朝堂。先皇赫怒将效力,降敕切责昭刑章。渐收残兵住甘肃,官为造屋颁衣粮。部长哈尚秩分阃,薪亦可卧胆可尝。旁邀八卫合万骑,复仇雪耻还封疆。孤居城角自侦逻,兵力虽弱志足伤。番来结盟驻城下,哈尚下城如下马。当时料敌无柳浑,又见孤身横草野。十年辛苦一朝...
-
广州歌送罗参议
丽哉遐乎广之为州兮,辟炎区奥雄跨乎南陲。天作五岭奠玄武,排空下走何崔嵬。拓邦几千祀,浩荡人文开。秦还汉往不复识,但见古城苍苍生绿莱。上则盘冈曲丘龙蛇虎蹲,其下膏场绣浍晻暧而渟洄。水银丹沙布平地,珍错奚翅犀与瑰。夷舲贾舶竞追逐,白首浩淼谁曾回。土产之异尚如此,何况四民者挺然参三才。君今绾牒向南去,清风吹袂心悠哉。峥嵘五羊城侧有千尺台,曩昔闻君坐其上醉睨沧溟如一杯。是时榕蹊雨初霁,茉莉霜成堆。君尝梦游而神适兮,岂知七载还复来。男儿成名贵及早,英雄多少埋尘埃。羡君青鬓结明主,出参方岳声如雷。金章紫绶不可以幸致,如...
-
夜合花·斑驳云开
斑驳云开,濛松雨过,海棠花外寒轻。湖山翠暖,东风正要新晴。又唤醒,旧游情。记年时、今日清明。隔花阴浅,香随笑语,特地逢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