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贫贱苦愁行

南北朝 鲍照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湮没(1)虽死悲,贫苦即生剧(2)

湮没而死虽然很可悲,但贫苦而活着却更痛苦。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整夜又整日长声感叹,整夜又整日感到愁苦。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

正当青春年壮,但脸上已缺少红润的光泽,还未到垂老之际,鬓发已先白了。

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1)

亲戚与自己继绝了关系,朋友都与自己断绝了交往。

空庭惭树萱(1)药饵(2)愧过客。

庭中因为穷空无所有,故愧对满庭萱草的一番好意,家中没有音乐、美食可以招待客人过访,深深抱愧。

贫年忘日时,黯颜(1)就人惜。

贫困岁月令人忘记各种佳节良辰,面目憔悴、厚着脸皮上门求人怜惜。

俄顷不相(1)恧怩(2)面已赤。

短暂敷衍后就不应答了,惭愧忸怩的面红耳赤。

或以一金(1)恨,便成百年隙。

或许会为了少量钱财做了坏事,便会百年之后都有遗憾。

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

心里有千方百计的方法,却没有一件事能有收获。

运圮(1)津涂塞,遂转死沟洫。

命运不好做什么都不顺利,将转辗奔波,最终尸填沟渠。

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1)

与其这般终身穷困,还不如一死了之。

小提示:鲍照《代贫贱苦愁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代贫贱苦愁行》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代,表示“替”的意思,替别人写的意思。这首诗分为四个部分。首四句为第一部分,以生不如死作比,点出贫困者活着痛苦。接下去六句为第二部分,多角度叙写贫困者之苦,其中有容貌的衰歇,有亲朋好友的断绝来往,有贫困的无物待客。再接着八句为第三部分,写向人求告的过程,但求告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最后四句为第四部分,点出不如一死了之,与诗首呼应,震撼人心。这首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直白无华。

创作背景

元嘉二十五年(448年)诗人在刘濬幕中任始兴王国侍郎时,见始兴王的奢豪生活,想到当时处于社会底层人民生不如死的生活状况。于是诗人通过一贫贱之人的自述,写下了《代贫贱苦愁行》这首诗。

鲍照

鲍照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14—466),字明远,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