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欲知垂尽(1)岁,有似赴(2)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修鳞(1)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1)不睡,相守夜欢(2)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1)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坐久灯烬(1)落,起看北斗斜(2)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1)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小提示:苏轼《守岁》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创作背景

《守岁》此诗作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其时诗人在凤翔签判任上,同时还写了《馈岁》《别岁》,三首诗寄与苏辙。1061年,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十一月至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凤翔)。知府宋选对苏轼十分关心爱护。苏轼公事之暇,纵观附近的名胜古迹,留下了有名的《凤翔八观》诗。这年苏辙授商州(治所在今河南商县)军事推官。官府通告未下,苏辙要求留在京师侍奉父亲,第二年获准。苏轼一人在凤翔,遇到年终,想回汴京和父亲、弟弟团聚而不可得,回想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就写了这三首诗寄给弟弟苏辙(字子由),以抒发思念之情。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