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
〔清〕
登高怅望八公山(1),琪树丹崖未可攀(2)。
来到高处怅然地想起那八公山,那里尽是琪树丹崖我却未能登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1),好将鸿宝驻朱颜(2)。
不再希冀获得《阴符》遇上黄石,仅是企图讲求《鸿宝》学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1)拾九还(2)。
浮生所欠只有一死,尘世无缘识得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1)。
我本是淮南王的旧日鸡犬,叹当年不随着升仙却落在人间。
小提示:吴伟业《过淮阴有感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过淮阴有感二首》是清代文学家吴伟业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此二首诗为诗人路过淮阴,想到西汉淮南王刘安“得道仙去”,鸡犬也随之“升天”的传说,感叹自己明亡时未能杀身成仁,以致被迫出仕清廷。全诗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凄苦之情与苍茫之景融而为一,苍凉悲感,富有艺术感染力。
- 作品出处梅村家藏稿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吴伟业是明朝遗臣,崇祯帝对他有知遇之恩,明亡后他立志隐居不仕。清廷征召令下达后,他曾上书申诉,以病为由,恳请撤消征召,但不被理睬。官吏上门逼迫,父母年老怕事,日夜啼哭,他自己也没勇气以死相拒,在顺治十年(1653年)九月,被迫应诏北上,途经淮阴有感(今江苏省淮阴县)作此诗。
相关诗词
-
过罗畴老故居有感二首·其二
一别那知生死分,乱离重到德公门。雷张莲社旧同约,询惠沧洲徒有言。江海凄凉人已远,园林萧瑟剑空存。我来痛恨匆匆去,宿草无因奠一樽。
-
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其二
莫在军中日募兵,万夫鱼贯列行营。悬金都市招徕广,立的辕门去取精。二石开弓犹恨少,双重被铠尚嫌轻。伍符□属他人手,历历空能记姓名。
-
有感二首·其二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近闻开寿宴,不废用咸英。
-
两僧相继而化有感二首 其二
宾朋鸳鹭门如市,声价灵延一世惊。只有片时人看好,死生那解替人行。
-
过汉浦塘有感二首·其二
往岁携妻子,小龙江上村。主人亲补屋,邻父共开尊。一别迷云树,重过掩荜门。欲寻题壁字,呜咽不能言。
-
弘治甲子夏六月巡新繁道由田塍睹禾稼有感二首·其二
二顷潮田荒不荒,骑牛人恋跨飞黄。也知伊尹莘郊乐,绝胜苏秦相印忙。门外水苗生处好,鼎中云子熟时香。殷勤寄谢浮萍草,漂去漂来梦一场。
-
壬戌春日阅邸报有感二首·其二
征发传呼獬豸威,台臣拥传有光辉。书生讲武皆投笔,游客从戎尽着绯。使括登坛名半假,效韩驱市计全非。逍遥河上如风影,愁绝成都未解围。
-
雨中有感二首·其二
风雨鸡鸣自黯然,几回吟望帝城边。车驰马骤三千里,兔走乌飞二十年。北海潮声连野陌,西山云气接高天。黄鹂不解羁人意,犹作如簧啭绿烟。
-
登白塔寺有感二首·其二
昔人台馆此山隅,凤舞龙飞列帝居。二百年来几惆怅,人间何地觅华胥。
-
有感二首·其二
年年虚度几芳春,有志常存恨未伸。结局大都前世定,难将絮果问来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