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凌侍郎还宣州
〔宋〕
日南藩郡古宣城(1),碧落(2)神仙拥使旌(3)。
日南边防重镇,古宣城历史悠久,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天上的神仙使用着旌旗。
津吏戒船(1)东下稳,县僚负弩(2)昼归荣(3)。
管理渡口的官吏押运船只,安全前往东边,同县做官的背着弓箭走在前面光荣地返回故乡。
江山谢守(1)高吟地,风月朱公(2)故里情。
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用歌吟唱此地,这里也是朱公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曾预汉庭三独坐(1),府中谁敢伴飞觥(2)。
如果人们要坐着喝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
小提示:晏殊《送凌侍郎还宣州》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凌侍郎还宣州》是宋代诗人晏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介绍古宣城是块圣地,碧霞满空,神仙都要摇动旌旗在这里聚集。颔联追叙凌策的功绩。颈联将凌策比作谢胱和陶朱公,赞美他的文韬和经世之才。尾联是说凌策受到皇帝的礼遇,这是极大的荣耀。这首诗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
- 作品出处全宋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由于李顺起义,川陕许多选官都不愿意上任,凌策自动请示出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凌策从蜀地回来,皇上有意擢用,但凌策得病。《送凌侍郎还宣州》这首七律就是晏殊送凌策回乡时写的。
相关诗词
-
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其二
道重物自轻,心清内无欲。未定胸中见,难行天下独。冠盖上青云,著鞭竞驰逐。南山有德人,一笑遗宠辱。岿然殿诸老,足以镇浮俗。一出上禁林,再出拥牙纛。本无圭组累,归去便野服。譬如山中云,润泽滋草木。未雨出岩岫,已雨反幽谷。明月共樽罍,清风满松竹。问谁从之游,韦编能熟读。人生了婚嫁,意愿何时足。傥肯割半山,诛茅从卜筑。
-
送高仁卿还湖州
昔年东吴望幽燕,长路北走如登天。捉来官府竟何补,还望故乡心惘然。江南冬暖花乱发,朔方苦寒气又偏。木皮三寸冰六尺,面颊欲裂冻折弦。卢沟强弩射不过,骑马径度不用船。宦游远客非...
-
送李侍郎使安南
九秋天色晚,万里送君行。马首塞云起,腰间宝剑横。奉扬天子命,慰答远人情。直渡蛮江水,炎氛一日清。
-
送周侍郎定江浙赋税还大都
戈甲三边静,车书四海同。时平尚文治,策士明光宫。龙沙公子清且美,玉立芙蓉照秋水。前席才名贾谊贤,出关气槩终军伟。恭捧帝符临下方,卿云五色分天章。星轺小驻武陵驿,炎海六月生清凉。宣朝廷德,意问闾阎。疾苦游民,亦占籍编。户悉按堵,力役均平赋敛轻,去者讴歌来鼓舞。观风采谣,乃使之职。任贤使能,惟帝之德。目击盛事,岂容缄默。乃歌曰:生逢舜日当尧天,经营内外皆英贤。八十衰贫百无补,茅檐击壤歌丰年。
-
送凌吉叟之杭州教授
浙水西八州,维杭实名都。古来万人海,逐逐无贤愚。以兹百年后,淳朴古不如。翩翩谁家儿,白马骄路隅。春风樊楼醉,一笑百斛珠。亦有朱门家,齐讴间吴歈。绡绮散烟雾,缤纷被僮奴。可怜彼蚩蚩,久为红尘驱。颓俗如波澜,孰障群流趋。又如败屋壁,风雨须人扶。博士非冗官,岂即无良图。当令歌舞场,化作弦诵区。行矣循所务,辞章信其馀。春风掺别衣,晴沙秀寒芦。何以赠子行,白云不可呼。聊持狂者言,用比貂襜褕。
-
沁园春·送王侍郎帅三山
锦绣文章,圭璋闻望,碧落侍郎。昨履声渐近,星辰避次,竹符重剖,湖海生光。委羽天空,石桥水冷,每为众生时雨滂。君知否,是民心襦裤,吏胆冰霜。少须召入鹓...
-
送贡侍郎和籴还朝兼柬李治书同年二首·其二
吏部论思冠六曹,采言还后采时髦。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须收虎豹韬。无奈关梁长扰扰,可堪州县正嗷嗷。乌台若见同袍李,为说扬雄老赋骚。
-
送王副使还并州
并州近胡地,此去事风沙。铁马垂金络,貂裘犯雪花。曾持两郡印,多比五侯家。继世新恩厚,从军旧国赊。戍烟千里直,边雁一行斜。想到清油幕,长谋出左车。
-
送刘侍郎
几人同去谢宣城,未及酬恩隔死生。唯有夜猿知客恨,峄阳溪路第三声。
-
送王侍郎浙东入朝
自将苦节酬清秩,肯要庞眉一个钱。恩爱已苏句践国,程途却上大罗天。鱼池菊岛还公署,沙鹤松栽入画船。密奏无非经济术,从容几刻在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