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

柳宗元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燕秦不两立(1)太子(2)已为(3)

燕国秦国势不两立,燕太子丹为这块心病十分忧虑。

千金(1)短计(2),匕首荆卿(3)趋。

决定用樊於期脑袋作信物奉行刺秦王的短浅计谋,让荆轲带上匕首赶赴秦地。

穷年(1)(2)所欲,兵势且见屠(3)

整年里卑词厚礼,奉养荆轲,恰逢人们将受屠戮,军事形势十分危急。

微言(1)激幽愤,怒目辞燕都(2)

微言大义激起樊氏深怨,献出人头,荆卿圆睁双眼怒气冲冲辞别燕国首都。

朔风(1)动易水,挥(2)长驱(3)

北风里一曲悲歌,易水送行场面壮烈,洒酒祭祀天地登车挥鞭长驱。

函首(1)宿怨(2),献田开版图。

把密封樊於期首级的匣子送给宿敌秦王,当面打开燕国的地图割让土地。

炯然(1)耀电光(2),掌握(3)正夫(4)

突然间闪闪电光,图穷匕首见,可惜拿匕首的人不是行家,耳热心悸。

造端(1)何其锐,临事竟趦趄。

开始行事时锐气何等锋利,到紧要关头他却犹豫无计。

长虹吐白日,仓卒(1)反受诛。

突然间似长虹横贯太阳,匆忙中反而自遭诛杀。

按剑(1)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秦王拔剑而起,盛怒伐燕,号呼声似风雷贯耳,秦军向燕地进发。

慈父(1)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燕王斩下太子丹头颅讨好秦国,仍被追伐得到处奔跑,没有容身之舍。

夷城(1)七族(2)(3)观皆焚污(4)

秦兵铲平城邑除掉燕王亲姻家族,燕国的官署宫观都被烧毁践踏。

始期忧患(1),卒动灾祸(2)

开始行事时指望消除灾祸,最终反而触动了灾祸的机匣。

秦皇本诈力(1),事与桓公(2)殊。

秦王的兼并靠的是诈力,与讲信义的齐桓公大相径差。

奈何效曹子(1),实谓勇且愚。

怎能仿效勇士曹沫劫齐桓公的故事呢,实在叫做有勇无谋又愚有加。

世传(1)多谬,太史(2)无且(4)

世间流传的史事本来就多有谬误,太史公已从秦侍医夏无且那里早有叹嗟。

小提示:柳宗元《咏荆轲》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咏荆轲》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借史咏怀、托古言志的咏史诗。此诗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对黑暗政治、强暴势力的憎恶和铲强除暴的愿望。全诗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十分明显,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写荆轲之行,以此着力渲染荆轲不畏强暴、义无反顾的慷慨悲壮之举;刺秦王的过程只以“图穷”以下四句简要叙述;诗的最后两句,体现了诗人对奇功不建的无限惋惜之情。此诗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同《咏三良》、《咏二疏》是陶渊明三首著名的咏史诗,三篇体制大体相当,当为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创作时间大致有两说:一说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之后不久,约在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一说约在东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当时陶渊明五十岁,与《杂诗十二首》写作时间相近。关于荆轲之事,《战国策·燕策》与《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是相似的。

柳宗元

柳宗元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病死任上。柳宗元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其诗与韦应物并称“韦柳”。有《柳河东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