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潮

张岱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故事(2)三江(3)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按照以往的惯例,三江口其实没有海潮可看。午后就有人在那里喧闹:“今年会悄悄地涨潮。”年年都是这样。

庚辰(1)八月,吊朱恒岳(2)少师至白洋,陈章侯(3)祁世培(4)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5)往,章侯、世培踵至。

崇祯十三年八月,我前往白洋吊唁朱恒岳少师,陈章侯与祈世培和我一同前往。海塘上有人呼喊着去看海潮,我急忙跑过去,他俩一会儿也到了。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1)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2)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3)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4),无敢后先。

我们站在海塘上,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一样,从海宁往这里涌来,直奔海塘上。潮水稍微靠近的时候,就像千百群小鹅被驱赶而来,张开翅膀惊惶地扑飞。渐渐逼近的时候,泡沫喷涌,浪花像冰花一样图被踢得四处飞溅,如同百万头雪狮铺天盖江、长驱而下,好像有怒雷在鞭策它们,千万头雪狮迅速奔跑,争先恐后。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1),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2),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3)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4),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潮水再逼近一些,好像被飓风逼迫而来,那架势好像要拍打着堤岸涌上来。观看海潮的人害怕地往后倒退,跑到海塘下面躲避。海潮到达海塘,拼尽全力一搏,海水冲击喷射,溅起水花高达几丈,看潮的人身上都被溅湿了。海潮旋转翻腾向右边涌去,被龟山挡住,水势更加强烈,水声更加轰响,好像用大炮炸毁大龙湫一样,半空中水花像雪花一样飞舞。观看的人为之惊异眩目,坐了半天,脸色才开始慢慢恢复。

先辈言:浙江潮头,自龛、赭两山(1)漱激(2)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先辈曾告诉我:浙江的海潮是从龛山和赭山开始翻涌奔腾而起的。白洋离这两座山很远,潮头却更大,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提示:张岱《白洋潮》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白洋潮》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创作的一篇小品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在白洋村海塘观潮的全过程,以时空为序,由远及近,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白洋潮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奇观,写出了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文章奇喻妙譬,层见迭出,铺叙极有次第。

创作背景

《白洋潮》此文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陶庵梦忆》中文章基本于明亡后创作,但此篇或许创作于明亡前。明崇祯十三年(1640)八月,张岱与朋友陈洪绶、祁世培因吊唁朱恒岳少师,在绍兴西北滨海的白洋村,见到了气势不凡、极为壮观的钱塘江潮,因此有了这篇文章。

张岱

张岱(小品圣手)

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1597—1679),字宗子,一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末清初文学家。出生于仕宦世家,早年过着富裕的生活,喜爱游山玩水,通晓音乐戏剧。明亡后张岱曾参加抗清斗争,见大势已去,才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著述,不做清朝的官。他在散文上的造诣高,体裁广,文字清新,能把大量民间口语融入到散文之中。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