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微之书
〔唐〕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1)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2)如此?况以胶漆之心(3),置(4)于胡越(5)之身,进不得相合(6),退不能相忘,牵(8)挛乖隔(7),各欲(1)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竟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内心牵挂,身体分离,各自的头发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确实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仆初到浔阳(1)时,有熊孺登(2)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3),上(4)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4)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5),便请以代书(6)。’”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7)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贬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且置(1)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3)三载。形骸且健,方寸(4)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21)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5)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6)所牵(22)念者,今悉置(1)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7)也。江州风候(8)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9)极美。其馀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10)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11),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7)也。仆去(21)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12)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13)第一,爱不能舍。因置(1)草堂,前有乔松(14)十数株,修竹(15)千馀竿。青萝为墙援(16),白石为桥道,流水周(17)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18)。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7)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19),今故录三泰(7)以先奉报,其馀事况,条写(20)如后云云。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因此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馀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1)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2)我万里,瞥然尘念(3),此际暂生。馀习(4)所牵(5),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1)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6)。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小提示:白居易《与元微之书》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与元微之书》是唐代白居易的一封书信。该作品是白居易在经历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内心蓄积着的愤慨和忧伤、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骚,除了付之庐山山水,只能诉之笔墨,因而满怀真情,写出了这封深挚动人的书信。
- 作品出处白氏长庆集
- 文学体裁书信
- 创作年代817年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喝酒吟诗。但时隔不久,元稹就因为直言劝谏,触怒宦官,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彻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遂将他贬为江州司马。这封书信体散文写于元和十二年(817 年),白居易47岁。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已经度过了三个年头,也是他进士及第后从政的第十八年。司马,历来是中唐时期安置朝廷贬官的职务,隶属刺史,有职无权,形同虚设。这对于一个积极进取、才华横溢且有着远大抱负之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三年来,孤独居住在偏远的贬谪之地,作者内心满腔怨愤,无处倾诉,一旦找到出口,作者的情感不可遏制,因而满怀着深情写下了这封沉郁悲痛、感人至深的书信。
相关诗词
-
与刘禹锡论周易九六说书
...子尚未能读韩氏《注》、孔氏《正义》,是见其道听而途说者,又何能知所谓《易》者哉?足下取二家言观之,则见毕子、董子肤末于学而遽云云也。足下所为书,非元凯兼三《易》者则诺。若曰孰与颖达著,则此说乃颖达也,非一行僧、毕子、董子能有异说者也。无乃即其谬而承...
-
与韩愈论史官书
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藁,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若书中言,退之不宜一日在馆下,安有探宰相意,以为苟以史荣一韩退之耶?若果尔,退之岂宜虚受宰相荣己,而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
-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
-
复杜温夫书
二十五日,宗元白:两月来,三辱生书,书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对答引誉者。然仆诚过也。而生与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书频,吾不对答而引誉,宜可自反。而来征不肯相见,亟拜亟问,其得终无辞乎?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规之矣。吾性騃滞,多所未甚谕,安敢悬断是且...
-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
-
李中麓文选藏书歌
...云。雕龙白马争先后,一日逢君皆闭口。试问䶂鼠君已知,解对黄熊谁更有。共看飞腾迈等伦,早排阊阖上麒麟。遂令纨裤生叹息,公卿元是读书人。老大无闻予自怜,论交多愧十年前。可道壮心犹未已,时复从右乞一编。
-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鼎铉昔云忝,西南分主忧。烟尘开僰道,旌节护蛮陬。任重功无立,力微恩未酬。据鞍惭齿发,责帅惧春秋。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方追故山事,岂谓...
-
奉酬中书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
寥落曙钟断,微明烟月沈。翠霞仙仗合,清漏掖垣深。北极星遥拱,南山阙迥临。兰釭竟晓焰,琪树欲秋阴。霄汉惭联步,貂蝉愧并簪。德容温比玉,王...
-
春词酬元微之
黄莺啼时春日高,红芳发尽井边桃。美人手暖裁衣易,片片轻花落剪刀。
-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其二
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入衙官吏声疑鸟,下峡舟船腹似鱼。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此中愁杀须甘分,惟惜平生旧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