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宋〕
去年相送,余杭门(1)外,飞雪似杨花。
去年相送于余杭门外,大雪纷飞如同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似飞雪,却不见离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
对酒卷帘邀明月(1),风露透窗纱。
卷起帘子举起杯,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
恰似姮娥(1)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月光无限怜爱那双宿双栖的燕子,把它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画梁上的燕巢。
小提示:苏轼《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人的孤寂与惆怅。词用飞雪似杨花和杨花似雪这两个比喻贯穿上片,结构精致,文思巧妙。全词情景交融,如一幅幽美的画卷,运用对比与类比手法,营造出一种幽深、缠绵的意境,新奇别致,感人肺腑。
- 作品出处东坡乐府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少年游
- 创作年代1074年
创作背景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此词作于宋神宗七年(公元1074年)三月底、四月初,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因赈济灾民而去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外任,被调任为杭州通判。他在杭州之时远离激烈的政治争斗,无异于一种精神上的解脱。杭州天堂般美丽的湖光山色,市民与同僚对他的尊敬,僧人与歌伎对他的崇拜,都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续娶的年轻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儿女也使他感到天伦之乐的惬意和温暖。杭州成了他的人间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暂时离开杭州都使他依依不舍。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冬天,他又被两浙转运使派往常、润、苏、秀等州赈济灾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这是他离开杭州最长的一次,眷恋之情自然更为深切,沿途曾写有不少诗词表此衷曲,此词就是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少年行
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
少年游·清溪一曲板桥斜
清溪一曲板桥斜,杨柳暗藏鸦。旧事巫山,朝云赋罢,梦里是生涯。而今追忆曾游地,无数断肠花。塘上燕子,梁间燕子,飞去入谁家。
-
瑶台聚八仙·同人湖上赏荷座客有谈秦淮风景者感赋
绕郭红芳,谁比似、西湖六月风光。水天无暑,柔橹荡处悠扬。三竺浮岚笼竹树,六桥软涨狎鸳鸯。尽徜徉。绿荷四面,人在中央。秦淮那便让此,有山温水腻,粉艳脂香。十里珠帘,而今一片沧桑。少年游迹寄处,猛回首,烟云劫一场。休惆怅,趁花间酒熟,沉醉鸥乡。
-
少年游·江南三月听莺天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
润州送友人
见君还此地,洒泪向江边。国士劳相问,家书无处传。荒城胡马迹,塞木戍人烟。一路堪愁思,孤舟何渺然。
-
少年游·如今田野谩抛春
如今田野谩抛春,红雨掩衡门。懒读诗书,欠伸扶杖,几案任生尘。从教便向东山老,谁知是个中人。莫怪年来,倦寻城市,嫌我性情真。
-
少年游·庐山瑶草四时春
庐山瑶草四时春,烟锁上宫门。记得南游,偶寻飞涧,一洗庾公尘。香炉高咏君家事,文彩近前人。它日骑鲸,尚怜迷路,与问众仙真。
-
闺人寄远曲
鹣鹣一赤一青衣,比翼多年在翠微。
-
润州作
铁瓮城何处,萧条起战尘。江声沉故国,草色老行人。花压妖姬酒,莺悲茂苑春。楼船殊未至,望断海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