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
乌纱(1)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2)。
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写取(1)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小提示:郑燮《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是清代诗人郑燮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两句写作者弃官归里时的情景,充分表达了郑板桥清廉不贪的凛然正气;后两句表明郑板桥的心境,向往江边垂钓者自由自在的生活,他宁可过隐居生活,也不向权贵低头。在诗中,诗人傲岸的诗风与不屈的性格浑作一体。
创作背景
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
相关诗词
-
送归愚沈少宗伯予告归里·其二
忆昔初识公,其岁当壬午。两地合云龙,侨札通缟纻。吴门与暨阳,来往互宾主。矻矻商古今,硁硁订出处。龙跃终升天,云散难作雨。遥遥两地分,间隔寒与暑。云龙今复合,情深逾昔者。齿增易惊惕,道进无违拒。相期同惜阴,晚节师侃禹。
-
送沈少宰予告归省·其一
水镜冰壶照玉堂,清时霖雨正相望。一封何事陈乌鸟,双佩俄看解凤皇。寿酒杯添仙掌露,綵衣身染御炉香。麒麟双美真堪画,到处江湖繫庙廊。
-
留别阳春绅士·其五
欧铅亚椠日输将,学界从今亟改良。后起青年勤淬厉,前途黄种卜灵长。孤寒有士皆分席,慷慨何人肯解囊?合为诸生开望眼,相期祖国焕辉光!
-
留别阳春绅士·其四
斯民患盗不聊生,万福威名草木惊。列队鹳鹅原整肃,突围狼豕自纵横。牙旗静映沿江影,铜鼓喧传众壑声。蛟虎未除周处恶,何心父老转徇情!
-
和宋小墅方伯前辈予告归田见怀二章次韵·其二
洄溯非关道阻长,匡庐五老在江乡。八行莫罄千言意,百首先垂万丈光。老阅沧桑吟更健,交如车笠谊难忘。每从履道思仁里,访戴还将泛野航。
-
送沈少宰予告归省·其二
供奉遥辞玉案头,白云归梦绕沧洲。暂看北斗朝南极,即拟晨趋换昼游。宝轴龙衔三世诰,瑛盘鱼荐大官羞。公门此日栽桃李,好伴庄椿岁月悠。
-
留别阳春绅士·其一
飞檄星驰促履新,笑予草草作劳人!偶逢甘雨随帆至,时挹清风入座频。谨懔自防流酷吏,哀矜太惜此顽民。未能盼到梅花发,伫看阳春作好春!
-
和宋小墅方伯前辈予告归田见怀二章次韵·其一
万里功名卅载中,故人相忆东湖东。迥翔霄汉云间鹤,远隔音书塞外鸿。三殿班联怀老辈,百蛮威望属元戎。谁如白傅能知足,洛社群推德位崇。
-
丁未春日将归里门赋别楚中诸友
颓然自觉百无能,且学吾宗老季鹰。皮相可怜成躄叟,头衔又复署聋丞。岂真樗栎偏多寿,未必参苓尽有凭。算到不如归去好,乡心先已过吴兴。
-
仲明留少城未还予将归矣留诗别之
判袂四十日,望君君不来。过门先问讯,立马屡徘徊。正坐牵归梦,无缘把别杯。鹤山果西去,会面更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