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1)庄宗(2)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探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言晋王(1)之将终也,以三矢(2)赐庄宗而告之曰:“梁(3),吾仇也;燕王(4),吾所立,契丹(5),与(6)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3)。此三者,吾遗恨也。与(6)尔三矢(2),尔其(7)无忘乃(8)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9)。其(7)后用兵,则遣从事(10)以一少牢(11)告庙(9),请其(7)矢(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12)。
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
方其系(1)燕父子以组(2),函(3)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4),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5)已灭,天下已定,一夫(6)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7),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8)得之难而失之易欤(9)?抑本(10)其成败之迹(11),而皆自于人欤(9)?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
《书》(1)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2)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3)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4),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岂独伶人也哉(6)!作《伶官传》。
《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就可使他命丧国亡,为天下人所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
小提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 作品别称伶官传序
- 作品出处新五代史
- 文学体裁序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欧阳修关心国计民生,忧国忧民,倡导革新他崇尚儒家的尚实致用思想,关心时事,积极入世,坚决反对佛教思想,极力抨击佛教的危害。他有胆有识,奋发上进,为国家和民族想有所作为。欧阳修反对屈辱苟安,不修武备,力主加强战备,改革时政。面对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欧阳修作此序是为了希望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以期引起统治者的警惕。
相关诗词
-
观徐士亨所藏怀素自序真迹吴匏庵许摹寄速之
...恍恍迟速间,神妙出生死。心以禅观通,随物得书旨。风云及虺蛇,信笔变不止。一笔备一变,万变万象起。固足称草圣,多括类书史。史迁尝自序,此作良有以。汗漫逾千言,灿烂连数纸。初纸记子美,曾补龟玉毁。山谷亦未见,曾遭穆父鄙。后人况肉眼,狐鼠得疑似。丧乱七...
-
钟长史木讷斋
贤王重师教,长史足官荣。清绝斋居里,新题木讷名。近仁由德性,好古见仪刑。一世誇轻捷,君当表后生。
-
观察任公祖五月举孙官邸召赴汤饼漫贼四章志喜兼谢时海上有警次日闻大捷诗中及之·其四
森枝五月倚云栽,夜集兰台醉绿醅。近水松萝供逸兴,傍城钟鼓促金罍。星河恋客偏璀璨,鱼鹤闻歌任去来。酒罢忽当飞战捷,锦袍端儗授龙媒。
-
读五代史
破却千金筑一台,折冲阃外望人才。中原山岳河分断,塞上牛羊草引来。西海正惊天狗堕,北人忽拥帝羓回。犹怜仙掌英灵在,能把潼关闭不开。
-
史遂良索诗
...。流传百世后,各各异行止。许史有何厚,在汉势如彼。安史有何薄,在唐乱如此。人之贤与愚,皆为类所使。近从侪辈中,偶得一狂士。未能通一经,谓可拾青紫。时时出俚句,技痒不自己。只恐...
-
元统元年冬十一月句曲外史菌山巢居成制十小诗以自见录呈华阳隐居资一捧腹·其六
但倚茅君为座主,从称外史作官衔。道家六经发愿写,深向石头藏一函。
-
文心雕龙·史传
...固,非妄誉也。至于晋代之书,繁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末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按《春秋》经传,举例发凡。自《史》、《汉》以下,莫有准的。至邓璨《晋纪》,始立条例;又摆落汉、魏,宪章殷、周,虽湘川曲学,亦...
-
代寿韩平原·其五
国付平章众正开,凌烟录尽到云台。鸳鸿充序皆桃李,羔雁成群及草莱。强国断无逾此策,随车未必尽真材。更须妙斡垂纶手,看取灵鳌上手来。
-
人间词话·第五十五则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
-
人间词话·第五十三则
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者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