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七
〔魏晋〕
主父(1)宦不达,骨肉还相薄(2)。
主父偃游学还未显达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很轻视他。
买臣(1)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朱买臣未做官时以打柴为生,他的妻子引以为耻改嫁而去。
陈平(1)无产业,归来翳负郭(2)。
陈平没有产业,居住在背靠着城墙的破败的房子中。
长卿(1)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司马相如偕卓文君回到成都,家中一无所有,徒立四壁。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这四个贤人难道不伟大吗?他们的遗业垂名青史。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1)。
但当他们没有发迹的时候,担心因穷困而死。
英雄有迍邅(1),由来自古昔。
英雄也有艰难处境的时候,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哪个时代没有奇才?有的人一生不遇埋没在草野之中。
小提示:左思《咏史八首·其七》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咏史八首》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组诗作品。这八首诗名为咏史诗,实为咏怀诗,诗人借古人古事来浇心中之块垒。整组诗以深厚的社会内容,熔铸着诗人的平生理想,是研究左思的重要资料,在中国诗歌创作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这组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在于:第一,力矫太康颓靡文风,承继建安雄健骨力;第二,才志结合,浑然一体。
- 作品别称咏史
- 作品出处昭明文选
- 文学体裁五言诗
- 创作年代西晋
创作背景
《咏史八首》写于左思早年,具体写作时间难以断定。仅从诗提供的情况看,大体可以说写在左思入洛阳不久,晋灭吴之前。诗中写到左思在洛阳的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形成的特有感情。左思是因为他的妹妹左棻被选入宫而举家来到洛阳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73),晋武帝选中级以上文武官员家的处女入宫,次年又选下级文武官员及普通士族家的处女五千人入宫。左思的父亲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入洛阳的时间,大体可以断定在泰始元年(273)以后。左思来到洛阳,主要是想展示自己的满腹经纶,以期取得仕途上的畅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铺平道路,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左思从谋求仕途所遭遇的种种坎坷、艰难,了解到晋朝的政治腐败,并反映在《咏史八首》诗中。这些诗也不能说是左思居洛阳很久才写成的。诗中有“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其一)句。晋灭东吴,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咏史八首》作于太康元年(280)以前。
相关诗词
-
咏史八首·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
咏史八首·其三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绁,对珪宁肯分。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
-
咏史八首·其五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列宅紫宫里,飞宇若云浮。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自非攀龙客,何为歘来游。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
咏史八首·其八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出门无通路,枳棘塞中涂。计策弃不收,块若枯池鱼。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亲戚还相蔑,朋友日夜疏。苏秦北游说,李斯西上书。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余。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七
治国如烹鲜,取下日趋渊。治大如烹小,流下时归沼。两不相伤,其德乃长。神鬼洋洋,降之百祥。两得所欲,其道乃笃。牝牡相浴,其人似玉。拱璧虽宝,不如此道。道维物奥,人宜德保。累土毫末,九层合抱。千里之行,足下非早。为大于细,图难于易。无为无味,乃...
-
咏史二首·其二
子云无由归,俯首天禄阁。君平独西南,抗颜观寥廓。无猜到沉冥,有故惊寂寞。用心岂必殊,拘肆事终各。
-
感事八首·其七
城中金鼓昼逄逄,城上高悬首级双。二十四家同日死,自今休更说招降。
-
次韵梧山中丞寄别东塘侍史八首·其一
宋台梁馆暮霜馀,野色苍茫拥使车。马首不随南去雁,袖中元有北征书。
-
次韵梧山中丞寄别东塘侍史八首·其三
行部能教阴雨晴,渡河还遣浊流清。愿磨中岳山头石,记取西江御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