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山铭

南北朝 庾信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峰横鹤岭(1),水学龙津(2)瑞云(3)一片,仙童两人。三秋(4)云薄,九日(5)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6),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7)桐疏寒井(8)。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山横着鸾冈鹤岭,水学了龙门河津。飘过祥瑞彩云一片,走出绰约仙童两人。三秋季节天高云薄,九月初九寒意新添。自然界的真花暂已凋落,图画中的绿树永葆长青。靠近台阶岩石横卧,依枕峰岭屋檐飞腾。壁上缠绕着野藤的枝蔓,窗前蕴含了山竹的疏影。菊花落入秋日的深潭,梧桐疏朗伴着寒井。仁者自可观赏愉悦,由此悟入喜爱沉静。

小提示:庾信《至仁山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至仁山铭》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铭文,描绘了至仁山中的一派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下去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创作背景

晋宋以来,文人士子对山水自然美的发现、观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他们受玄学的影响,以虚灵的胸襟去体会自然,逐渐形成了如司空图《诗品》所形容的“空源写春、古镜照神”那样澄澈空明的艺术心境。以此种心境观照自然,便能常常得其真趣,写出极有神韵的山水画图。 [4] 此铭写于“三秋云薄,九日寒新”之季,却全无“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伤,更无流落西魏后苍老悲怆的情味,当作于在梁之时。清倪璠谓此铭“中大通三年(531)后简文为太子时,随侍东宫之所作也”。(《庾子山集注·玉帐山铭题解》)。

庾信

庾信

南北朝文学家,“宫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丽。梁元帝时任右将军、散骑侍郎、封武康县侯,出使西魏。梁亡后被强留于北方,因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先后得到西魏和北周的优待,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的作品时有用典堆砌和隐晦的缺点,但总的来说,其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唐代诗赋的发展产生颇大的影响。著有《庾子山集》。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