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仁山铭
〔南北朝〕
峰横鹤岭(1),水学龙津(2)。瑞云(3)一片,仙童两人。三秋(4)云薄,九日(5)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6),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7),桐疏寒井(8)。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山横着鸾冈鹤岭,水学了龙门河津。飘过祥瑞彩云一片,走出绰约仙童两人。三秋季节天高云薄,九月初九寒意新添。自然界的真花暂已凋落,图画中的绿树永葆长青。靠近台阶岩石横卧,依枕峰岭屋檐飞腾。壁上缠绕着野藤的枝蔓,窗前蕴含了山竹的疏影。菊花落入秋日的深潭,梧桐疏朗伴着寒井。仁者自可观赏愉悦,由此悟入喜爱沉静。
小提示:庾信《至仁山铭》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至仁山铭》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篇铭文,描绘了至仁山中的一派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下去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创作背景
晋宋以来,文人士子对山水自然美的发现、观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他们受玄学的影响,以虚灵的胸襟去体会自然,逐渐形成了如司空图《诗品》所形容的“空源写春、古镜照神”那样澄澈空明的艺术心境。以此种心境观照自然,便能常常得其真趣,写出极有神韵的山水画图。 [4] 此铭写于“三秋云薄,九日寒新”之季,却全无“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感伤,更无流落西魏后苍老悲怆的情味,当作于在梁之时。清倪璠谓此铭“中大通三年(531)后简文为太子时,随侍东宫之所作也”。(《庾子山集注·玉帐山铭题解》)。
相关诗词
-
和范景仁西圻野老诗
西郊广路浮壤黄,上天雨泣寒云苍。鸾旗闟戟纷晻霭,扈从威神归帝乡。田家老父眉睫白,杖藜匍匐泣路傍。且云生逢至仁主,蠲租罢役岁为常。蚕收百箔桑蔽野,麻麦极望无边疆。去年翠华出赛雨,锦绣绵络墟里光。拜迎六马负缣帛,孙扶妪接归扬扬。自分...
-
和三哥入山二首
巢由没已久,风迹旷不嗣。长啸箕颍间,悲风肃然至。传闻龙山下,茅屋架三四。中有隐者栖,读书乐仁义。饱观人事变,深钩易象秘。耕田给衣食,乡里沾赈遗。呦呦山鹿群,摩抚驯不畏。乃知至仁心,足以通异类。声名自驰击,我心晏无累。寤寐想斯人,安得同所致。
-
谒观世音大士禅院院在高凉桥侧自汉唐下未尝称大士妇人盖宋元始讹谬王长公近作大士本纪辨析详至余复历据六朝及五代诸野史小说證验
...发心救魔难,千亿现手目。功德如丘山,圣愿肯自足。遍观阎浮界,众生苦茕独。嘘呵俨一气,阳春布穷谷。凡人发善愿,一一遂所欲。至仁形影彰,明效桴鼓速。遂令南赡洲,夫妇蕃孳育。我来载瞻拜,顶礼大悲足。妙相呈十方,天人丽冠服。胡为晚近代,姑妪谬称祝。良哉...
-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其七·二奏仰天恩之曲
皇穹启圣神。钦乾运,祗郊禋。一阳初动霭先春。万福来,同仰至仁。祥开日月,瑞见星辰。礼乐协神人,宇宙咸新。
-
题柳山人壁二首·其一
水北柳六一,家传掷卦灵。秋清演渔曲,春近著牛经。掩肆花竹秀,排门柑橘馨。应怜喜功者,虚要岘山铭。
-
黄方伯饶泰政遣人送至常山因赋此以谢之
钱塘潮到富春还,逆水移舟寸步难。不是仁风送帆力,七程何日到常山。
-
至龟山先寄吕少冯
出舟跛跛为情亲,催遣篮舆烦故人。九死仅全真去楚,百年未了更游秦。晨炊要索祖仁饭,老鬓旧著渊明巾。传语淮山元好在,初捐一笑与羁臣。
-
从海上至香山涂明府汝光置酒
百里神君一见难,会稽父老肃衣冠。船从锦海洲前入,琴听仁山院里弹。对酒已欢良夜醉,种花偏得满城看。归人渔弋今怀惠,何限烟霞隐谢安。
-
送仇仁父分教溧阳兼寄张仲寔
往读大历才子诗,常恨诸人不公卿。当时将相漫豪举,谁如千年丽句留佳名。破帽饥吟孟贞曜,一尉辛勤晚初调。至今山水馀妖妍,尚有当年赋诗料。广文清绝非警曹,况君意气凌云高。黉宫宽閒衿佩集,底用如彼雕镌劳。丹阳湖西足烟树,想像昭关遁逃路。六朝旧迹遍蒿莱,尽是诸贤醉游处。人生自古并合难,诗人今日盟未寒。联珠粲比百里聚,会见卜史昂头看。西秦公子眸炯炯,阳羡三年官舍冷。凭君为我致相思,行矣追寻啸烟艇。
-
寿魏鹤山·其一
...扶摇六月息,濯羽于咸池。冰壶贮虚明,璧玉含清辉。阿阁引凤巢,小山结桂枝。肯遗金门步,乞取青藜归。要福不椒醑,延年不琼糜。至仁弥尔性,纯嘏无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