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五首·其二
〔宋〕
暮年眼力嗟(1)犹在,多病颠毛(2)却未华。
我年纪已经老大,且喜眼力实不比以前稍差,虽然时常生病,头顶的毛发却未变花。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1)。
特地在明亮处开一小窗,细写小字在这窗下,还又打开一个昏暗的房间,好观看炉火中如何炼制朱砂。
小提示:苏轼《南堂五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组诗围绕置身于南堂的种种感受而写,立意各自不同,五首分列开来,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接,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画,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悠闲自得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第二首由景及人,写南堂主人公的形象。前二句描写诗人虽已年老,却依旧眼明身健,两鬓青青,见出他身处逆境却能泰然自若的开阔胸襟,以及尽管政治上遭罹严酷的打击,精神则不可屈曲的坚毅性格。后二句展现诗人明窗下写小字,幽室中养丹砂的日常生活场景,由此显示他宁静淡远的心境。苏轼谪居黄州后,常常“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黄州安国寺记》)。他专心写小字也好,学道士养丹砂也好,都是为了达到忘世忘物的清虚境界,从而得到心灵的充实和自我愉悦。这境界是诗人从老庄、释道等思想中悟到、求得的。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
相关诗词
-
从军诗五首·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埛。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鹳鸣。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
-
鼙舞歌五首·其二·灵芝篇
...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九日五首·其二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
感讽五首·其二
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我待纡双绶,遗我星星发。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皇汉十二帝,唯帝称睿哲。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
-
喜刘伯宣尚书至五首·其二
湖滨文字饮,一别五年馀。未死须重见,将诗屡当书。事元无可说,意自不能疏。近日知来信,顽躯百病除。
-
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其二
五朝遗老冠时贤,家祭犹无掩豆肩。文采春花洛阳苑,精神秋隼华峰巅。难兄共对三千字,晚境今开九十年。富贵朱门百杂碎,先生归卧故庐全。
-
嘉靖辛丑之夏妇翁潘公即阳江官舍将令予合婚其乡刘寺丞公代为之媒先以…不胜悽惋因赋五首·其二
华堂日晏绮罗开,伐鼓吹箫一两回。帐底画眉犹未了,寺丞亲著绛纱来。
-
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其二
尔作南迁客,余同北地囚。酣歌易水动,舞剑白虹流。
-
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其二
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圣者胞与言,夫岂夸大陈。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宗周若蠢蠢,嫠纬烧为尘。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