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记
〔宋〕
临川(1)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2),以临(3)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4)而方以长(5),曰王羲之(6)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1)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7),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8)邪(9)?
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
方羲之(1)之不可强以仕(2),而尝极东方(3),出沧海(4),以娱其意(5)于山水之间。岂有(6)徜徉肆恣(7),而又尝自休(8)于此邪?羲之之书(9)晚乃善(10),则其所能,盖(11)亦以精力自致者(12),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13)者,岂其学不如彼邪(14)?则学固岂可以少哉(15)!况欲深造道德(16)者邪?
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1)。教授(2)王君盛恐其(3)不章(4)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5)以揭(6)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7),岂爱人之善,虽一能(8)不以废(9),而因以及乎其(3)迹邪?其(3)亦欲推其(3)事,以勉其(3)学者(12)邪?夫(13)人之有一能(8),而使后人尚之如此(14),况仁人庄士(15)之遗风余思(16),被于来世(17)者何如哉(18)!
墨池的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担心墨池不能出名,写了“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屋前两柱之间,又请求我说:“希望有一篇墨池记。”推测王先生的用心,是不是喜爱别人的优点,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让它埋没,因而推广到王羲之的遗迹呢?莫非也想推广王羲之的事迹来勉励那些学员吧?一个人有一技之长,就能使后人像这样尊重他;何况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庄的人,遗留下来令人思慕的美好风范,对于后世的影响那就更不用说了!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作记。
小提示:曾巩《墨池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墨池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从传说中王羲之墨池遗迹入笔,巧妙机智地借题发挥,撇下“墨池”之真假不着一言,而是重点论及王羲之本人,说明王羲之的成功取决于其后天的不懈努力,顺理成章的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全文通过记叙、议论的交替出现,显示出不断起伏的层层波澜,突出主题, 实为一篇文情并茂而又议论风生、结构谨严而又笔法活脱的优秀作品。
- 作品出处元丰类稿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墨池在江西省临川县,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处。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习字,池水尽黑。曾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1048)九月,专程来临川凭吊墨池遗迹。州学教授(官名)王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此篇散文《墨池记》。
相关诗词
-
南乡子·山畔小池台
山畔小池台,曾记幽人着意栽。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素景冲寒却自开。绝绝照琼瑰,孤负芳心巧剪裁。应恐练裙惊缟夜,残杯,且放疏枝待我来。
-
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其二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
焚香作墨沈决讼吏皆退立一丈外戏作此诗
客鬓新添几缕丝,山城且付一官痴。空蒙碧霭笼香岫,霮䨴玄云起墨池。判牒不妨闲作草,坐衙聊得细哦诗。吏民莫怪秋来健,渐近南山射虎时。
-
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水予携以归令匠者广之疑其不返也书来见督以诗解嘲
...面劣容指,水至不能容一勺。灊山道人请归治,要使墨池少开拓。每烦健步远来徵,事必不然空臆度。子如不忘一块顽,予亦敢负千金诺。会令合浦看还珠,岂忍荆山长抱璞。一毫不敢我非有,...
-
右军墨池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馀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
秋日过龙兴观墨池
独登仙馆欲从谁,闻有王君旧墨池。苔藓已侵行履迹,洼坳犹是古来规。竹梢声认挥毫日,殿角阴疑洗砚时。叹倚坛边红叶树,霜钟欲尽下山迟。
-
试毗陵周寿墨池样笔
旧来鸡距说宣城,近来墨池说毗陵。不知阿谁喜柔懦,毛颖只今泥样软。笔头政要挽千钧,渠自无力随人转。兔尖如针利如锥,方能幻出抉石猊。少年免冠已秃鬓,...
-
鹅池
鹢鹢能鸣异众禽,池边墨客最知音。世间多是山阴妪,应恐误猜君子心。
-
下池 其一
漾漾璇题湛镜光,团团素璧剪方方。一抔曾勺蟾蜍玉,犹带仇池翰墨香。
-
送径山元书记归池阳
又说池阳去,先寻弄水亭。且藏双眼碧,归对九华青。栗稻霜才穫,云房夜莫扃。有来无逸驾,勒驾有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