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慢·寒夜闻角
〔清〕
愁入云遥(1),寒禁霜重(2),红烛泪深(3)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4)。风际断时,迢递(5)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6),玉容(7)歌管(8)。
愁情渗入远天的云,寒气包围,霜花浓重,红烛泪长,我闷坐已倦。那角声由情绪高昂转入低沉,表达的思绪渐趋幽远难收回,终于凄楚幽咽无法把旋律奏完。角声在风里中断时,只听那遥远的天边,又传来更鼓的声点。这情景徒然让人回首往事。少年时喜欢音乐,常与歌声、乐声和美女相伴。
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鸿(1),遮莫(2)城乌(3),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4)一半。
角声表达的无数思绪十分凄凉,最凄凉的只有,花冷月静的庭院。那珠帘绣幕的闺房里,可有人在把角声听?听了可曾柔肠寸断?除了北方来的大雁,或是城中的乌鸦,替人担惊受怕已习以为常。料想明天鸟儿栖息的南枝上,应该减少红花一半。
小提示: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苏武慢·寒夜闻角》是晚清词人况周颐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借角声的凄咽,点出了国势衰微、每况愈下的现实;下片紧承上片,意脉不断,进一步点出了面对这一客观现实的各种不同反映。全词思绪凄凉,情调抑郁,百转千回,极尽哀婉缠绵之致。
- 作品出处蕙风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苏武慢
- 创作年代1889年
创作背景
《苏武慢·寒夜闻角》作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时国家内忧外患迭起,民不聊生。词人在寒夜闻角声引起愁绪,写下这首词。
相关诗词
-
苏武慢·云淡风轻
...阴,未便暮愁离索。长记得、童冠相随,浴沂归去,吟咏鸢飞鱼跃。逝者如斯,吾衰甚矣,调理自存斟酌。清庙朱弦,旧堂金石,隐几似闻更作。农人告我事西畴,窈窕挂书牛...
-
苏武慢·万古凭高
万古凭高,一声长啸,勘破古人公案。让本陶唐,征于汤武,不过授贤治乱。姬运东衰,夷氛北涨,赤子可嗟涂炭。善桓文、烈烈轰轰,倾厦赖乎支干。争奈何、战国纷纷,嬴秦扰扰,元气等閒飘散。谦让未遑,诗书安事,吾道厄于炎汉。陋矣河汾,贤哉濂洛,再整残编断简。倘若非、奎壁光辉,长夜几时能旦。
-
苏武慢·次蔡友古韵汉苏武玉印
卫律言轻,阿云情重,几许消磨肠断。栖幽北海,望极南云,生死寸心不乱。雁足传书,羊头酬节,凄其河梁归晚。叹朔风毳幕,寒沙衰草,牧羝人远。却细看、垂宇名高,悬腰印小,凝想镌华真面。文龟娴雅,土象斑斓,不尽玉怜金怨。翠羽吟珍,赤刀图宝,从今词林赏遍。且开奁、双武齐扬,欢揉倦眼。
-
苏武慢·其三·秋怀
手卷珠帘,眼穷云树,楼外远山凝碧。篱菊黄时,水枫丹后,人在天南地北。一日三秋,寸心千里,难借凌空双舄。背斜阳、流水寒鸦,往事黯然今昔。当此际、罗带分香,红绡封泪,梦绕玉窗瑶室。离恨悠悠,愁怀耿耿,谩有拍樽云液。雁足难凭,马蹄无准,谁与远传消息。对西风、愁损菱花,潘鬓嗟非前日。
-
苏武慢·秋日旅感
玉分红,金橙剖绿,渐报江南秋老。正磋摇落,况复清砧,空外又闻频捣。佩剑磨残,唾壶击碎,耗却壮心多少。怅年来、病翮缡褷,逊他飞鸟。念从古、赋擅凌云,笔能摇岳,一例天涯潦倒。质衣酒肆,...
-
鸣鹤遗音·苏武慢·其八·并序
驴背驮诗,鸱夷盛酒,晓踏苏堤残雪。露阙云门,璇阶玉宇,照耀日华光洁。见说孤山,犹存老树,清兴一时超越。画船归、更有渔舟,此景顿成奇绝。还四顾、表里通明,高低一色,尘土不容毫发。却忆韩郎,花开顷刻,谁得染根仙诀。雪后园林,天开图画,眼界迥然俱别。待黄昏、约取林逋,湖上朗吟香月。
-
苏武慢·敛迹南宫
...佳趣。算从前、枉缚微名,一梦迨今才寤。閒来时、古寺分茶,邻家看竹,任我清狂如故。牧犊赓歌,渔樵共话,著个野人巾屦。理乱休闻,起居自若,一枕水云山雨。问先生、此外何如,目送逝波东注。
-
夜闻角声
寒重江城月未高,短衣几辈走流壕。角声吹断清宵梦,渐觉霜痕上鬓毛。
-
苏武慢·金兰
丽水真精,南州高品,流落楚皋湘岸。翠帐销残,带鱼粉碎,写不尽灵均怨。莺羽潇潇,菜花掩映,黄瘦过初相见。记当时,传报泥缄,早已遂同心愿。似谁将,三径寒芳,满林枯叶,把九畹风光换。从今契合,世路交情,拚一笔都勾断。操变西音,佩纫中色,郁鬯酒堪同荐。尽教人,东抺西涂,都不改旧时疏淡。
-
鸣鹤遗音·苏武慢·其十二·并序
...三春桃浪,冲岸紫鳞争跃。月到风来,水流山在,安得二贤同酌。心上经纶,鉴中治乱,叹息九原难作。笑红尘、逐利争名,总是蝇头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