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蒲永升画后

苏轼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1),其(2)者不过能(3)波头起伏,使(5)(4)以手扪之,谓有漥隆,以(3)(4)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

古今画家画水多半都是用细小的纹路把水画成平静广远的样子,那些画得好的也不过是能画出波浪起伏的样子,以至使人用手摸画时,有高低不平的感觉,便认为是画得最好的了。但这种画的品格,只不过在技法的工拙上和印板纸争个优劣罢了。

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6)水之变,号称神逸(1)。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2)皆得其笔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寿宁院壁作湖滩水石四堵,营度(3)经岁,终不肯下笔。一日,苍黄(4)入寺,索笔墨甚急,奋(5)如风,须臾而成,作输泻跳蹙之势,汹汹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笔法中绝五十余年。

唐代广明年间,隐士孙位才在山水方面画出了新的意境。他画奔腾的流水、巨大的波浪和山石的曲折,随着山石形态的变化赋予水不同的形状,把水的种种变化都画尽了,被人称为“神逸”。后来的四川人黄筌、孙知微都学会了他的笔法。起初,知微打算在大慈寺寿宁院墙上画四堵湖滩水石的壁画,规划、构思了一年,始终不肯下笔。有一天,他慌慌张张地跑进寺内,急急忙忙地索取笔墨,挥笔时衣袖摆动,如同风吹,一会儿就画成了。画面上的水有一股奔腾倾泻、急促跳跃的势头,波涛汹涌,就像房屋要倒塌下来似的。知微死后,这种笔法中断了五十多年。

近岁成都人蒲永升(1),嗜酒放浪,性与画会,始作活水,得二孙本意,自黄居窠(2)兄弟、李怀衮之流,皆不(3)也。王公富人或以势力使(5)之,永升辄嘻笑舍去。遇其欲画,不择贵贱,顷刻而成。尝与予(6)寿宁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挂之高堂素壁,即阴风袭人,毛发(4)立。永升今老矣,画亦难得,而世之识真者亦少。如往日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画水,世或(7)宝之。如董、戚之流,可谓死水,未可与永升同年而语也。

近年成都人蒲永升,喜欢饮酒,为人放纵不拘,性情与画融合一道。他出来才学前人画活水,掌握了二孙作画的原意。即使是黄居窠兄弟、李怀衮一类人都赶不上他。王公富人有时凭着势力要他作画。蒲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们一番,扔下笔扬长而去;碰上他想作画时,便不选择要画人地位的贵贱,顷刻间就画好了。他曾给我临摹寿宁院壁画中的水,画了二十四幅,每当夏天把它们挂在高堂里洁白的墙壁上,就感到冷风袭人,使人毛发竖立。永升如今老了,他的画很难得到,而世上能鉴别出真画的人也少。像从前董羽、近时常州人戚氏画的水,世上的人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当作宝贝。董、戚一类人画的水,可以说是死水,不能和永升画的水相提并论。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黄州(1)皋亭西斋戏书。

元丰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戏写于黄州临皋亭西斋。

小提示:苏轼《书蒲永升画后》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作品简介

《书蒲永升画后》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所写,在这篇随意挥洒的“戏书”中,作者通过“死水”与“活水”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形似”与“神似”的结合,对绘画创作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这是一篇生动深刻的画论。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