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唐〕
晋室(1)昔横溃(2),永嘉(3)遂南奔。
昔日西晋王朝的政权崩溃时,中原一代的人民纷纷向南边逃亡。
沙尘何茫茫,龙虎(1)斗朝昏(2)。
当时的局势多么纷乱,乘机崛起的军阀割据势力日日夜夜争斗不休。
胡马风(1)汉草,天骄(2)蹙(3)中原。
胡人的马儿在汉地上奔驰,苻坚率领着前秦的军队威胁着中原。
哲匠(1)感颓运,云鹏(2)忽飞翻。
贤明而有才能的大臣谢安察觉到了国家即将衰败的命运,为了挽救危局,抵御侵扰,他迅速地东山再起。
组练(1)照楚国(2),旌旗连海门(3)。
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气势不凡;沿江陈兵,直到海隅,场面颇为壮观。
西秦(1)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前秦的军队声势浩大,披甲执戈的军士像天上的积云一样聚集。
投鞭(1)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苻坚骄傲狂妄,不可一世,他自认兵强马多,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
皇运(1)有返正(2),丑虏(3)无遗魂。
然而东晋王朝的局势开始好转,苻坚的军队吓得魂飞魄散。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谢安于谈笑间打败了前秦的军队,老百姓都敬重他,希望他能执掌朝政。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如今到古城金陵探访古迹,还可以见到当年的谢安墩。
凭览(1)周地险,高标(2)绝人喧。
依靠着栏杆远望四周险峻的地势,高耸的谢安墩上没有人群喧哗的声音。
想像东山(1)姿,缅怀右军言(2)。
我想象着谢安当年的风姿,缅怀着右军将军王羲之曾劝谢安以国事为重的言语。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王羲之和谢安志同道合,都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他们虽已做古,其功绩却长存于世,就像蕙兰留下的芳根一样。
白鹭(1)映春洲,青龙(2)见朝暾(3)。
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
地古云物(1)在,台倾禾黍繁。
虽然年代久远,谢安墩却依旧存在;只是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盛的庄稼。
来酌清波(1),于此树名园(2)。
我来这喝喝酒,并将在这墩上建造林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1)源。
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我将拂袖而去,到武陵源去过隐居生活。
小提示: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诗人游历金陵时登上谢安墩有感而作,诗人站在谢安墩上,回顾谢安建立的旷世功业,想到谢安与王羲之的惺惺相惜,勾起了自己埋在心底建功立业的理想。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盛唐
创作背景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此诗当写于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发生前后.爵人从当时唐王朝的危机联想到西晋的永嘉之乱,从谢安墩联想到澍安当年奋起东山,挽救危局。诗人感慨于谢安在乱世中救国的英雄壮举,又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有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遭遇,于是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的信念。
相关诗词
-
登金陵报恩塔
去国山河在,登高入望新。只今烟树色,无复旧时春。
-
水龙吟·金陵雪后西望
不知玄武湖中,一瓢春水何人借。裁冰剪雨,等闲占断,桃花春社。古阜花城,玉龙盐虎,夕阳图画。是东风吹就,明朝吹散,又还是、东风也。回首当时光景,渺秦淮、绿波东下。滔滔江水,依依山色,悠悠物化...
-
依韵和李知刚黄安见示
...,愿就秦扁医沈疴。登堂一见便称许,暴之秋阳濯江沱。夜深归来学舍冷,鼓吹有蛙更闻鼍。曾参捉襟肘屡见,回也箪食倾瓢蠡。谁云寒儒偶遭遇,驰道马疾摇鸣珂。因缘乞郡得金印,关吏虽识难谁何。迩来二纪世已换,仙棋一局真烂柯。孔林父子久同葬,谢安墩在空坡陀。顾瞻思贤...
-
登金陵城楼
极目层城上,乾坤作帝家。长江吞日月,高阙抱云霞。万井鸡鸣外,重城雉堞斜。岳分神烈出,圣极仰中华。
-
九日,以公事随官曹之西山新寺,与宋良卿遍游诸寺
京城西北地多幽,依约江南九月秋。湖岸草枯霜欲下,野田水落稻初收。乡心无奈还随雁,机事相缠独愧鸥。犹喜簿书今颇静,追随官长赋清游。
-
奉和霜降祀陵
金城西北万山头,翠积云蒸碧水流。千古幽燕开白日,九朝陵寝甗清秋。星辰影动祠官入,霜露寒生帝子愁。广乐无声班欲定,似闻仙跸出松楸。
-
秋日登徐州延云楼
楼压秋城半入云,凭高四望楚天分。尊前木送千山色,槛外鸿飞大泽群。事去霸图俱落莫,怪来仙气尚氤氲。最怜西北长安远,白首回时忆圣君。
-
闻寓舍之侧花盛开口占绝句·其一
冶城西北似村家,每共寻春到日斜。闻说春来花更好,为怜无伴懒看花。
-
登金陵钟山绝顶
万仞钟山著屐登,中原今隔几崚嶒。自怜不及天边雁,岁逐春风到八陵。
-
古越城
府城西北瓦棺东,尚有遗基在此中。旋折才方二里许,规模不得小邦同。正当进取争彊霸,聊作屯营备敌冲。老范智谋曾不识,却云争似建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