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唐〕
君家全盛日,台鼎(1)何陆离(2)!
君家兴旺之时,位列三公何其美盛。
台鳌翼(1)娲皇(2),炼石补天维(3)。
台断鳌足辅佐女娲,炼五色之石以补天。
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1)。
维一朝日月垂顾,曾得三入中书省。
失势青门傍,种瓜复几时?
虽在青门旁失势,但像邵平种瓜青门外又有几时?
犹会众宾客,三千光路岐。
依然与旧时宾客相会,三千之众光亮了大道小路。
皇恩雪愤懑,松柏含荣(1)滋。
天恩昭雪得洗愤懑,松柏之树因之也葆含荣华。
我非东床人,令姊(1)忝(2)齐眉(3)。
我非如王逸少,与你姐结为夫妻。
浪迹未出世(1),空名动京师。
浪迹天下尚未出世,名声已惊动了京师。
适遭云罗(1)解,翻谪夜郎悲。
适才自狱中而出,却又遇流放夜郎之悲。
拙妻莫邪剑,及此二龙(1)随。
拙妻如莫邪剑,与我如二龙相随而深感愧疚。
惭君湍波苦(1),千里远从之。
你受此浪打风吹之苦,千里之远前来送我。
白帝(1)晓猿断,黄牛(2)过客迟。
白帝山中猿声断,黄牛峡前过客赶。
遥瞻明月峡(1),西去益相思。
遥望明月峡,向西而行益增相思。
小提示:李白《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是李白于流放之前同前来相送的妻子和妻弟宗璟的诀别抒怀,是李白在踏上流放途程前的一曲含冤负屈、感慨伤怀之悲歌。全诗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层:自首句“君家全盛日”到“松柏含荣滋”是第一层,为盛夸宗氏门第的显赫历史,并以宗氏的败落影射己身今日之获罪;自“我非东床人”到“千里远从之”是第二层,为诗人对亲往送行的妻子宗氏及妻弟宗璟的致谢,内中又直诉其冤情;最后四句为第三层,为诗人料想路程遥远,途中自有无数险阻,并预先表达了对亲人们的思念之情。其思想意义在于深刻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758年
创作背景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当时诗人李白已入暮年,为58岁,并受到了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一带)的处分。在流放出发之前,李白妻子宗氏和妻弟宗璟前来相送,李白因写此诗诀别。
相关诗词
-
江南好·其十六·晚春堂
韶华永,景缀暮春时。婪尾犹留花映酒,舞腰渐看柳成围。丽日正迟迟。
-
清江留别任子严
正月下南昌,扁舟过玉梁。逢人问任子,迷路失仙乡。吾道今如此,斯文恐未亡。乌台千载话,他日自辉光。
-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七·和州观
百年塞马嘶华月,南下天兵驻此滨。椎髻扫除施冕弁,江津莫错比河津。
-
临江留别秋枚
欲留无谓去犹迟,此会行将一再期。共惜徐陈虚并世,未应华管异他时。壮能淡泊吾谁与,秋正萧条别更悲。不是故人肠断处,沧江啼雁复何为。
-
初秋合肥窦可扬江宁孙孟阳顾一之夜过寄隐轩留酌得十四寒时巧夕前二日也
日落平林暑正残,况逢词客夜留欢。鹊河喜近双星度,梧井先惊一叶寒。得句相矜敲短烛,问奇莫惜倒深尊。风尘此日怜君辈,满地青山共鹖冠。
-
留别何十五
修程云水绕苍茫,马上春风薜荔香。此去鸡豚思旧社,且凭鱼雁到他乡。穷途偪仄风波恶,客路消磨岁月长。别后空阶闻夜雨,令人还忆水曹郎。
-
兵要望江南·其四十六·占鸟第二十二
兵行次,众鸟覆于营。必有大军来击我,皂旗黄杆引师行,禳厌必登程。
-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十五·桐城赠方与义同年
鬓根花影帽檐风,闪闪风花百醉中。欲蹑芒鞋寻别墅,今吾恐与故吾同。
-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六
天亡一语更含糊,正恐君王善战辜。垂死此心犹未悟,江流千古惨悲呜。
-
珠江留别伦彦周诸公次韵
扶胥雨霁鹤初回,秋水清风梵宇台。迁客谁怜游海曲,凭虚吾欲入天台。人间锦瑟宁须鼓,江上芙蓉独未开。珍重临风数杯酒,归期先约陇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