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归旧山
〔唐〕
未洗染尘缨(1),归来芳草平(2)。
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洗涤,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1)晴。
只见一条碧绿的藤径延伸,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寒云。
嫩篁(1)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穿厨孤雉(1)过,临屋旧猿鸣。
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1)惊。
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1)。
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1)。
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小提示:李白《冬日归旧山》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冬日归旧山》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诗写自己匆匆归家发现旧居的荒败景象,表达了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全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叹惋之情中却展示了自己立志发愤读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诗在形式上既讲求格式又不为格律所羁缚,体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形式迁就内容的特点。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排律
- 创作年代720年
创作背景
《冬日归旧山》这首诗收录于《文苑英华》、《李太白全集》及《彰明县志》,是李白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李白长期在匡山隐居读书。学者一般认为李白归“旧山”时间在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冬天。开元九年春二、三月李白投刺苏颋不中,只受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的夸奖,却不见用,而大为扫兴,有“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之意,故七八个月后归“旧山”读书处,作此诗。
相关诗词
-
陇西郡麦积山有献白鹿者洁如霜雪驯养逾年放归旧山十二韵
...意本云水,无心爱佩绅。平生厌俗客,待尔当嘉宾。萧洒襟情远,虚恬气韵真。桧轩同鹤静,竹渚伴鸥驯。龟智沾骊血,牺纯被绣巾。放归旧林麓,好去避虞人。
-
冬日饮九山员外怡薰栖
开轩对南山,苍翠日在眼。山色佳有馀,引领意无限。烟霏起暮容,浮云自舒卷。时见登山人,历历谅非远。层楼具盘餐,主人兴不浅。清歌绕画梁,冥心栖绝巘。玄理傥予会,幽怀从此遣。
-
冬日游惠山依韵和棘园
山因临水秀,水更在山清。病叶疏林木,寒霜冷石坪。废园馀晚菊,荒径杂芳蘅。忽动故乡思,遥天递雁声。
-
送张无梦归天台
紫殿谒宸极,赤城归旧山。气清玄鹤下,语淡白云閒。路入翠微外,岩栖瀑布间。何当一携手,相与语灵关。
-
赠子野归潮时会大名府
河朔频河地早寒,城烟牢落水回环。几番夜雨涨新岸,一片秋云归旧山。君驷渐腾梅岭外,我车犹枕菊篱间。潮人若问何如守,病骨支撑两鬓斑。
-
冬日游陈山
乘兴凭高日未曛,苍苔屐齿自纷纷。林深出涧有流水,雪霁满山多白云。一榻琴声凭鹤听,半床松影与僧分。惭余未脱尘凡迹,欲寄乡心到雁群。
-
冬日题旧社何秀才书堂·其一
便是佳山水,书堂得自然。庭无新种树,池有不枯泉。几砚惟粗具,茶瓜罕俗筵。小窗横竹榻,深稳足安眠。
-
冬日送卢山人入桐庐访孙明府
河梁此为别,风雪入年残。况问彭郎渡,还归严子滩。青山空向老,江水至今寒。寄语桐庐宰,穷交自古难。
-
和汪公干冬日游西山宿东峪寺
传君是日往,投策向珠林。水涉溪烟冷,山行石路深。霜天净夜景,冰涧澄空音。坐见松上月,微生窗外岑。定中超幻有,觉后转萧森。一听烟霞调,方知无俗心。
-
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
...不才。宝月当秋空,高洁无纤埃。心灭百虑减,诗成万象回。亦有吾庐在,寂寞旧山隈。从容未归去,满地生青苔。谢公寄我诗,清奇不可陪。白云飞不尽,碧云欲成堆。惊风出地户,虩虩似震雷。吟哦山岳动,令人心胆摧。思君览章句,还复如望梅。慷慨追古意,旷望登高台。何...